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进退维谷

进退维谷

犹言处境艰难。清许葭村《与致仕太仆祝》: “视彼逐市朝、进退维谷者,相去奚啻霄壤! ”●《诗·大雅·桑柔》: “朋友已谮,不胥以穀。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谮: 不信。胥: 相。榖: 善。相传周厉王好利,大臣芮良夫劝谏不听,便作《桑柔》诗,以讽厉王暴虐,小人得势,贤人被逐而陷入深谷之中。


主谓 进退都处于困难之中。比喻处境窘迫困难。语出《诗经·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高阳《粉墨春秋》:“整天空袭警报不断……到香港的人,如果当地没有亲友可以投靠,便陷入了~的窘境。”△一般表示用于陷入窘境,无所依靠。→进退两难 左右为难 ↔畅行无阻左右逢源 进退自如。也作“进退唯谷”、“进退惟谷”。


进退都陷于困难境地谓之 “进退维谷”。

“维”,语助词。“谷”呢? 有困境之义吗?

两山之间的夹道或流水道谓之 “谷”,此处自然行走不便,因以比喻困境。所以 “进退维谷”,讲的就是进退都陷于困境。

此语出自 《诗·大雅·桑柔》: “人亦有言,进退维谷。”传:“谷,穷也。”穷、困义通。笺: “前无明君……故穷也。”疏引王肃云: “进不遇明君,退不遇良臣,维以穷。”

清·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以 “谷”为 “榖”之借字,释为“善”,意指进退两难善全。意虽同,然以 “谷”通 “榖”则非。因“人亦有言,进退维谷”前两句即是 “朋友已谮 ( 不信任) ,不胥以榖 ( 不相与善) ”。诗文不可能前句用本字,后句用借字,故马说未允。


【词语进退维谷】  成语:进退维谷汉语词典:进退维谷

猜你喜欢

  • 槐疏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厅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与众在厅,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无复生意!’……忽作东阳太守,意甚

  • 五里雾

    《后汉书.张霸传》附张楷传:“(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后汉张楷字公超,隐居弘农,学者随之,所居成市。好道术,能为五里雾。后华山南有公超雾市(查阅后汉书、解释之)。旧以此用为神仙法术,或堕入迷惘之

  • 楚相衣冠

    《史记.滑稽列传》:春秋时楚相孙叔敖有大功于楚,死后其子生活很困难。优孟知道这个情况后便“为孙叔敖衣冠”,装成孙叔敖的样子,扮演给楚王看。楚王及大臣们以为是孙叔敖再现,不由得念及孙的功绩,从而优待了孙

  • 子夏悬鹑

    战国荀况《荀子.大略》:“子夏(孔子弟子)家贫,衣若县(同悬)鹑。人曰:‘子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柳下惠(春秋鲁大夫)与后门者(守门人)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

  • 乐人之乐,忧人之忧

    见〔忧人之忧,乐人之乐〕。

  • 打草蛇惊

    同“打草惊蛇”。《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宋朱熹《答黄仁卿书》:“但恐见黄商伯狼狈后,打草蛇惊,亦不敢放手做事耳。”见“打草惊蛇”。【词语打草蛇惊】

  • 纶翰

    源见“纶綍”。指皇帝诏敕文书。唐杨炯《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掌中书之纶翰,加上公之冕服。”【词语纶翰】   汉语大词典:纶翰

  • 来暮之叹

    同“来暮歌”。何启、胡礼垣《曾论书复》:“卿云之歌,金天之颂,来暮之叹,去思之碑,无当亦无谓也。”

  • 两鸟停语

    唐韩愈《双鸟诗》:“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一鸟落城市,一鸟集岩幽,不得相伴鸣,尔来三千秋。两鸟各闭口,万象衔口头。”后以“两鸟停语”喻人生愁闷。宋刘克庄《贺新郎.四用缕字韵为王实之寿》词:“又那知、

  • 三分鼎立

    比喻与另外两股政治力量抗衡并峙。《魏书·匈奴刘聪等传序》: “论土不出江汉,语地仅接褒斜,而谓握皇府,秉帝籍,三分鼎立,比踪王者。”参见:○三分鼎足见“鼎足三分”。《三国志·魏书·匈奴刘聪等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