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辛毗引裾

辛毗引裾

源见“牵裾”。指三国 魏直臣辛毗敢于强谏君王事。唐李瀚蒙求》:“樊哙排闼,辛毗引裾。”


【典源】《三国志·魏书·辛毗传》:“帝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时连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共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之谋议之官,安得不与臣议邪! 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 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帝遂徙其半。”

【今译】 三国时魏文帝打算将冀州士家十万户迁到河南,当时连年灾荒,百姓饥馑,群臣皆以为不可行,而文帝迁意甚坚。辛毗 (字佐治) 与大臣们一起求见,文帝知他们欲谏止此事,满脸怒气,大家都不敢进言,只有辛毗直陈是非利害。文帝怒不作答,起身入内室,辛毗紧随其后拉住文帝的衣襟,文帝甩开,许久才出,问辛毗:“你为何那么急迫地拉我?”辛毗说:“现在迁徙士民,既失民心,也没粮食可吃啊。”于是文帝改变主意,只迁徙一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直臣进谏。

【典形】 牵裾、切谏辛毗、辛裾。

【示例】

〔牵裾〕 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

〔切谏辛毗〕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理冤多定国,切谏甚辛毗。”

〔辛裾〕 元·顾德润《骂玉郎过感皇恩·述怀》:“常怀卞玉,敢引辛裾,羞归去。”


猜你喜欢

  • 逵泉之诛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成季(鲁桓公之子)使以君命命僖叔(成季之兄),待于鍼巫氏,使鍼季酖之……饮之,归及逵泉而卒。”后以“逵泉之诛”指以弟杀兄。《宋书.竟陵王诞传》:“昔周德初升,公旦有流言之衅;

  • 佽飞剑

    源见“佽飞斩蛟”。咏勇士为民除害或狂放不羁。南朝 梁何逊《和刘谘议守风》:“本惭佽飞剑,宁慕澹台璧。”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人物:本指举止潇洒,富有才华的人。后泛指一个时代有极大影响的人物。 数一数既能建功立业又富有文采的人物,还得看今天的豪杰英雄。 表示当今是人才辈出的盛世。语出毛泽东《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

  • 毕卓

    源见“瓮间吏部”。指嗜酒成癖的人。北周庾信《答王司空饷酒》诗:“未能扶毕卓,犹足舞王戎。”【词语毕卓】   汉语大词典:毕卓

  • 桔奴

    或作“木奴”,谓柑桔。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记三国时吴李衡“密遣客人十人,往武陵龙阳泛舟作室,种桔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每恐吾治家事,故穷如是。然吾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匹绢,亦当足用尔。’

  • 大树之功

    源见“大树将军”。谓有功而未邀赏之功。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先登陷敌,无遗大树之功。”

  •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

    迹:应为“䢋”( ㄐㄧˋ jì )。《说文.丌部》:“䢋,古之遒人以木铎记诗言。”即古代一种向民间采集歌谣的官名。国君靠采诗而获悉风俗民情,施政得失。 圣王采诗的事情废止了,《诗》也就没有了。语出

  • 三尺水

    南朝 梁吴均《咏宝剑诗》:“我有一宝剑,出自昆吾溪。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后因以“三尺水”指剑。唐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词语三尺水】   汉语大词典:三尺水

  • 下蔡倾

    同“下蔡迷”。唐韩偓《偶见》诗:“千金莫惜旱莲生,一笑从教下蔡倾。”

  • 范氏麦舟

    宋惠洪《冷斋夜话》卷十载:宋范仲淹子纯仁(字尧夫)往苏州运麦,途遇石延年(字曼卿),知其无资葬亲,乃以麦舟赠之。归家谈及石延年窘况,仲淹曰:“何不以麦舟付之?”父子为善之心相同。后因用“范氏麦舟”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