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穿杨叶”。唐王起《和周侍郎见寄》:“杨叶纵能穿旧的,桂枝何须受新香。”
《列子.仲尼》:“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欤,不治欤?……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尧喜问曰:‘谁教尔为此言?’童儿曰:‘我闻之大夫。’问大夫,大夫曰
源见“朱云折槛”。指廷臣犯颜直谏,请求除奸。宋刘克庄《木兰花慢.寿王实之》词:“为是尚方请剑,汉廷多惮朱云。”
蜜蜂蝴蝶纷纷飞过墙去,令人怀疑春光就在一墙之隔的邻家。 后用以比喻外地风光胜过了本地。语出唐.王驾《雨晴》:“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胡志勇《也说“峨嵋山”
参见“贤良方正”。
原意是指事物的名称是依据人们的共同意向而制定,因而为人们承认和遵守。后则泛指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某种事物的名称、形式或某种社会习俗。荀卿认为,事物的名称并不是本来就合宜的,而是由人们互相约定
指色彩繁多,使人眼花缭乱。《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参见:五里雾
源见“张绪风流”。称颂人青春年少,风流倜傥。宋刘辰翁《念奴娇》词:“枯寒生晚,复何似、张绪少年时意。”
原是桃因贪结子而自愿凋谢,并非“五更风”扫落之过,却教人错怪了“五更风”。 比喻由于主观内在原因造成的某种失误,却误从客观外界去找原因。语出唐.王建《宫词》:“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