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蹇谔之风

蹇谔之风

正直敢言的作风。刘备取荆州之后,率兵入蜀,庞统随行,多出奇策,刘备依其计诱斩刘璋手下猛将杨怀、高沛,引兵向成都,所过辄克。在涪大会诸将置酒作乐,并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说是很高兴了。”庞统却直言说:“攻打别人之国而以为欢,不是仁者之兵啊。”刘备有些醉了,大怒说:“往初周武王伐纣,仍然不废歌舞,难道也是不仁义之人吗?你所说很不恰当,应该赶紧离开这儿。”刘备不久便后悔,又把庞统请回来,并问他道:“刚才所论,谁对谁错!”庞统回答道:“你我都错了。”刘备大笑,和好如初。晋朝史学家习凿齿对此感叹道:“刘备袭夺刘璋之地,以成大业,负信违情,德义俱失,虽然功业由此大盛,也应为此感伤,犹如割断手指以保全躯体,这有什么可高兴的呢?庞统担心刘备泄漏内心秘密,又预知刘备必会醒悟,所以毫不客气地指出刘备过失,显出他正直敢言的作风。”

【出典】: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曰卷37第956页:“今刘备袭夺璋土,权以济业,负信违情,德义俱愆,虽功由是隆,宜大伤其败,譬断手全躯,何乐之有?庞统惧斯言之泄宣,知其君之必悟,故众中匡其失,而不修常谦之道,矫然太当,尽其蹇谔之风。”

【例句】:

晋书·王雅传论》:“史臣曰:‘爰在中兴,玄风滋扇,溺王纲于拱默,挠圆步于清虚,骨骾蹇谔之风盖亦微矣。’”


偏正 刚直敢言的风范。《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吾从中匡其失,而不修常谦之道,矫然太当,尽其~。”△褒义。多用于写人品方面。也作“謇谔之风”。


【词语蹇谔之风】  成语:蹇谔之风汉语词典:蹇谔之风

猜你喜欢

  • 望帝魂

    源见“望帝啼鹃”。指杜鹃鸟。用写悲凉气氛。宋文天祥《和中斋韵》:“俯眉北去明妃泪,啼血南飞望帝魂。”

  • 掷鼠忌器

    同“投鼠忌器”。《后汉书.孔融传》:“愚谓虽有重戾,必宜隐忍。贾谊所谓‘掷鼠忌器’,盖谓此也。”见“投鼠忌器”。【词语掷鼠忌器】  成语:掷鼠忌器汉语大词典:掷鼠忌器

  • 济叔不痴

    源见“床头周易”。唐李瀚《蒙求》诗:“济叔不痴,周兄无慧。”

  • 民天

    源见“食天”。指粮食。晋葛洪《抱朴子.诘鲍》:“至于八政首食,谓之民天。后稷躬稼,有虞亲耕。”《北齐书.文宣帝纪》:“王深重民天,唯本是务。”【词语民天】   汉语大词典:民天

  • 采薪之患

    同“采薪之疾”。《红楼梦》三七回:“为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见“采薪之忧”。《红楼梦》37回:“漏已三转,犹徘徊桐槛之下,意为风露所欺,致获~。”【词语采薪之患】  成语:采薪之患汉语大词典:采薪

  • 黄雀衔恩

    源见“黄雀报”。谓受他人恩德。明杨珽《龙膏记.游仙》:“嘘植枯枝,黄雀衔恩非浅。”

  • 二仪

    三国魏.曹植《曹植集》卷三《惟汉行》:“太极定二仪,清浊始以行。”晋.范宁《春秋.榖梁传》序:“该二仪之化育。”唐.杨士勋疏:“二仪,谓天地。”二仪,是指称天和地。后延用为代称天地之典。唐.刘禹锡《奉

  • 光尘

    源见“和光同尘”。喻世俗。《晋书.文苑传论》:“彦伯未能混迹光尘,而屈乎卑位,《释时》宏论,亦足见其志耳。”【词语光尘】   汉语大词典:光尘

  • 玄夷之命

    源见“苍水使”。指大禹治水登宛委山所得玄夷苍水赐给他的金简之书。玄夷,上古传说东夷九神之一。北周庾信《温汤碑》:“咸池浴日,先应绿甲之图;砥柱浮天,始受玄夷之命。”

  • 平原张宴

    同“平原十日饮”。清 黄鷟来《春日集玉尺山堂》诗:“胜绝平原张宴处,暗香频向绿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