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一作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原意是说死的价值不同,是由于选择的目的不同。后以“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比喻人可以不惜一死,但死得要有价值。亦
同“羲和车”。三国 魏阮籍《咏怀诗》之七二:“愿揽羲和辔,白日不移光。”前蜀贯休《行路难》诗之二:“大道冥冥不知处,那堪顿得羲和辔。”
《晋书.束晳传》:“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武帝以其书付秘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而以今文写之。皙在著作,得观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证。”晋武帝太康二年,汲郡人
晋法显《佛国记》:“〔师子国〕多出珍宝珠玑,有出摩尼珠地,方可十里。”又《涅槃经》:“如摩尼珠,投之浊水,水即为清。”后以“摩尼珠”为宝珠。唐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诗:“惟有摩尼珠,可照浊水源。”宋苏
《礼记.檀弓下》:“有子与子游立,见孺子慕者,有子谓子游曰:‘予壹不知夫丧之踊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于斯,其是也夫。’”郑玄注:“丧之踊,犹孺子之号慕。”后因以“孺慕”谓对父母的哀悼、悼念。《陈书.司
同“屠门大嚼”。明徐渭《寄郦绩溪仲玉》诗:“谁能嚼肉过屠门,瘦杀鸾栖一枝棘。”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九:“不想心中气恼,不曾照管得,足下绊上一交,把锅子打做千百来块,将王屠来恨入骨髓。”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十七回:“蔡哀侯始知中了息侯之计,恨之入骨。”后因以“恨入骨髓”、“
同“京洛尘”。唐孟郊《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诗:“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词语京尘】 汉语大词典:京尘
《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孔颖达疏:“扬亦举之类,互言之。虽无德无事,而能言语应对堪为使命,亦举用之。”后以“言扬行举”谓因擅长言语应对或有高尚道
《礼记.表记》:“君子之接(注:或作交)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醴,甜酒。这段话是朋友交往的经验之谈,意思是说:有才德修养好的朋友之间的交往,表面上看好像水一样淡泊无味,此种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