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越凫楚乙

越凫楚乙

凫:野鸭。乙:通“”,燕子。同样一只大雁,越人认为是野鸭,楚人认为是燕子。比喻由于主观条件的制约,对同一事物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南朝时,佛教盛行,道家也不示弱。司徒从事中郎张融(事迹见“量体裁衣”条)作《门律》,其中有调和佛道之语,欲使二者归一。他说:“道和佛,本投合无间,别无二异。我曾见佛道之人与儒家、墨家之徒辩论,也看到佛道之间争论不休。过去,曾有鸿雁从高空飞过,由于距离太远,越人以为是野鸭,楚人认为是燕子。虽然人有来自楚、越之分,但鸿雁却是固定不变的。”欲以此说明佛、道虽表面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

【出典】:

南史·顾欢传》卷75,1879页:“司徒从事中郎张融作《门律》云:‘道之与佛,逗极无二……昔有鸿飞天首,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人自楚、越,鸿常一耳。’”


并列 凫,野鸭;乙,通“”,燕子。同样一只大雁,越人以为野鸭,楚人以为燕子。语本《南史·顾欣传》:“昔有鸿飞天首,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人自楚、越,鸿常一耳。”紫萼《李韧兰》:“~休题品,识字何曾为近名。”△贬义。用于比喻由于认识主观片面,而各执一词,对事物作出错误的判断。


【词语越凫楚乙】  成语:越凫楚乙汉语词典:越凫楚乙

猜你喜欢

  • 首丘志

    源见“狐死首丘”。喻回归故乡的心愿。元岑安卿《哀故厉先生》诗:“暮年赋归欤,幸遂首丘志。”

  • 衣锦归

    也作“锦旋”、“锦还”、“衣锦还乡”。穿着锦服回家。柳庆远字文和,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南朝齐时任尚书郎、大司马中兵参军、建武将军、魏兴太守等职。梁高祖即位,任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加征虏将军,封重安

  • 孟尝还珠

    源见“合浦珠还”。称赞地方官政绩卓著。唐李瀚《蒙求》:“孟尝还珠,刘昆反火。”

  • 割股

    《庄子.盗跖》:“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树燔死。”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十第三章:“晋文公重耳亡过曹,里凫须从,因盗重耳资而亡。重耳无粮,馁不能行,子推割股肉以食重

  • 高门纳驷

    源见“于公高门”。谓门第显赫。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既而幽垄埋魂,终降槐庭之赠;高门纳驷,式居第社之封。”【典源】 《汉书·于定国传》:“始(于) 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

  • 誓楫

    同“誓江”。《旧五代史.唐武皇纪下》:“视横流而莫救,徒誓楫以兴言。”【词语誓楫】   汉语大词典:誓楫

  • 风中鹢

    源见“六鹢风”。借指困顿失意者。元揭傒斯《病中初度》诗:“蹭蹬风中鹢,沉溟雪后蝗。”

  • 惊弦雁

    同“惊弓之鸟”。唐白居易《送客南迁》诗:“客似惊弦雁,舟如委浪萍。”【词语惊弦雁】   汉语大词典:惊弦雁

  • 金铜仙人

    《三辅黄图.建章宫》:“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处。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又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

  • 春风桃李

    春天的和风里桃花李花盛开。也比喻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唐.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偏正 春风吹拂下桃花李花盛开。也比喻老师对学生谆谆教诲。于右任《武功城外》:“朔漠冰霜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