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齐鼎
《史记.孝武本纪》:“(李)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一宫尽骇,以少君为神,数百岁人也。”
西汉时,武帝拿出珍藏的古代铜器请方术之士李少君辨识。少君能识辨出齐桓公陈於柏寝的宝鼎,宫中以为神。后用为咏方士之术的典故。
唐.王维《赠东岳焦炼师》诗:“遥识齐侯鼎,新过王母庐。”
《史记.孝武本纪》:“(李)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一宫尽骇,以少君为神,数百岁人也。”
西汉时,武帝拿出珍藏的古代铜器请方术之士李少君辨识。少君能识辨出齐桓公陈於柏寝的宝鼎,宫中以为神。后用为咏方士之术的典故。
唐.王维《赠东岳焦炼师》诗:“遥识齐侯鼎,新过王母庐。”
源见“伊尹荷鼎自进”。指辅国重臣。清顾炎武《京阙篇》:“侧度推干鼎,回车载钓璜。”钓璜,周文王相吕尚的故事。【词语干鼎】 汉语大词典:干鼎
同“唾壶击缺”。唐令狐楚《立春后言怀招汴李匡衙推》诗:“闲斋夜击唾壶歌,试望夷门奈远何。”清王摅《病中偶成》诗:“壮心时强起,就击唾壶歌。”
佛家语。佛教五戒之一,戒杀害一切众生的生命。《俱舍论.十四》:“受离五所应远离,安立第一近事律义。何第名为五所应离:一者杀生,二不与取,三欲邪行,四虚诳语,五饮诸酒。”
同“杨朱泪”。唐韦庄《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诗:“相看又是岁华新,依旧杨朱拭泪巾。”
在皮肤上涂画文采图形,原是图腾的标志。我国古代东方和南方的一些民族有“文身”的习俗。《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左传.哀公七年》:“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岂礼也哉?”《穀梁传
同“圯桥进履”。元无名氏《博望烧屯》:“能可学韩信般乞食,你也枉了似子房般进履。”
同“鸿爪雪泥”。清赵翼《回镇安官舍》诗:“箧中一卷滇行草,仿佛鸿泥指爪痕。”
旧题汉.孔鲋《孔丛子.问军礼》:“天子当阶南面,命授之节钺,大将受,天子乃东向西面而揖之,示弗御也。”《三国志》卷九《魏书.曹真传》:“以真为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汉朝的制度,天子拜大
见〔文武之政,布在方策〕。【词语布在方策】 成语:布在方策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春秋时伍员由楚逃难至吴途中,于濑水(今名溧水,在江苏省 溧阳市西北)旁向洗衣女乞食。食毕,嘱女掩其壶浆,以免暴露行踪。女以见疑于员,即投水自杀,以誓贞信。后伍员在吴受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