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见得思义

见得思义

得:获取。义:公正合理而适宜。 看见有所得就考虑是否该得。 表示不妄取于人。语出《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汉.应劭《风俗通义.十反》:“姜肱高尚其事,见得思义,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三国.魏.殷褒《荐朱俭表》:“窃见同郡朱俭,纯粹足以激清源,美行足以广风俗,当仁不让,见得思义。”三国.魏.管宁《答桓范书》:“见得思义,抱以踧踖。”


【词语见得思义】  成语:见得思义

猜你喜欢

  • 江总外家养

    江总由外祖父母、舅家所抚养。江总(519-594年)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历仕梁、陈、隋三代,在梁时官至武陵王府参军(官名,负责协理军务),陈时官至尚书令,入隋为上开府(官名)。7岁丧父

  • 胜而不骄

    见“胜不骄,败不馁”。 宋·许��《彦周诗话》:“淮阴(韩信)~,乃能师李左车,最奇特事。”

  • 封事

    即密奏。古代臣下向皇帝上书奏事,为防泄密,以袋封缄,称为“封事”。《汉书.魏相传》:“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付。领尚书者,先发付封。”杜甫《春宿左省》诗:“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词

  • 威斗

    《汉书.王莽传下》载:王莽篡位后制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后以“威斗”指新莽显示威风之物。《南史.何承天传》:“此亡新威斗,王莽三公亡,皆赐之。一在冢外,一在

  • 舂粮

    《庄子.逍遥游》:“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原指隔宿捣米备粮。后也以“舂粮”作百里的代称。宋苏轼《王郑州挽词》:“那知聚散舂粮外,便有悲欢过隙中。”【词语舂粮】   汉语大词典:舂粮

  • 戏五禽

    同“五禽戏”。唐李商隐《寄华岳孙逸人》诗:“海上呼三鸟,斋中戏五禽。”【词语戏五禽】   汉语大词典:戏五禽

  • 抗颜为师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卷三四):“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

  • 萧墙之忧

    亦作“萧墙之患”,意指内乱。《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颛( ㄓㄨㄢ zhuān 专)臾:鲁国的附庸国。萧墙:门屏。当时,季孙是鲁国的大夫,孔子的学生冉求做他的家臣

  • 丁兰刻木

    汉应劭《风俗通.愆礼》:“世间共传丁兰克木而事之。”《初学记》卷十七引晋孙盛《逸人传》:“丁兰者,河内人也,少丧考妣,不及供养,乃刻木为人,仿佛亲形,事之若生,朝夕定省。其后,邻人张叔妻从兰妻有所借,

  • 九疑泪竹

    源见“湘妃竹”。即斑竹。清王士禛《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九疑泪竹娥皇庙,字字离骚屈 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