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虎溪相送

虎溪相送

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百二十三人传》:“陆修静吴兴人,早为道士,置馆庐山。时远法师(慧远,一作惠远)居东林,其处流泉匝寺,下入于溪。每送客至此,辄有虎号鸣,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尝过。独陶渊明与修静至,语道契合,不觉过溪,因相与大笑,世传为《三笑图》。”按,三人相会为后人附会之说,不可信。后用为僧人高士相聚谈论和送别的典故。唐孟浩然《疾愈过龙泉精舍呈易业二公》诗:“日暮辞远公,虎溪相送出。”明吴廷翰《怀白云寺僧》诗:“几度南山不得归,虎溪相送迹亦稀。”


【典源】 晋·佚名《莲社高贤传》:“远法师居东林,其处流泉匝寺,下人于溪,每送客过此,辄有虎号鸣,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尝过。独陶渊明与陆修静至,语道契合,不觉过溪,固相与大笑,世传为三笑图。”

【今译】 晋代高僧慧远 (一作惠远)入庐山,居东林寺修持,人称远公。寺下有股泉水,流入虎溪。据说他送客不过此溪水,如果过了就有虎吼叫。当时陶潜 (字渊明) 住在这里,山南有陆修静也是有道之人,他们来远公处作客,远公送二人,一边走一边谈论,非常投机,不觉走过虎溪,彼此大笑。实则陆修静至庐山时,慧远、陶潜已死二、三十年,三人共会显系后人附会之说。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僧人高士相聚谈论或相送。

【典形】 不过虎溪、长隔虎溪、过虎溪、虎溪相送、闻虎啸、远公不出、过溪无虎啸、勿过虎溪、虎溪远。

【示例】

〔不过虎溪〕 唐·王维《能禅师碑》:“禅师子牟之心。敢忘凤阙; 远公之足,不过虎溪。”

〔长隔虎溪〕 宋·范成大《东林寺》:“客尘长隔虎溪水,劫火不侵香谷云。”

〔过虎溪〕 唐 · 李白 《别东林寺僧》:“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虎溪相送〕 唐·孟浩然《过龙泉精舍》:“日暝辞远公,虎溪相送出。”

〔闻虎啸〕 清·程先贞《十月初以事至东皋》:“白社归来闻虎啸,黄庭写出换鹅群。”

〔远公不出〕 宋·苏轼《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之一:“陶令思归久未成,远公不出但闻名。”


猜你喜欢

  • 辱井

    同“景阳井”。因陈后主与爱妃张丽华于此为隋兵活捉,故称。宋王安石《次韵登微之高斋有感》:“台殿荒墟辱井堙,豪华不复见临春。”李璧注:“辱井,即景阳宫井。”【词语辱井】   汉语大词典:辱井

  • 击壤世

    源见“击壤歌”。指太平盛世。清方贞观《出宗阳》诗:“生逢击壤世,不得守耕桑。”

  • 盍朋簪

    《周易.豫卦》:“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三国魏.王弼注:“夫不信于物,物亦疑焉。故勿疑则朋合疾也。盍,合也。簪,疾也。”《易.豫卦》是坤下震上,有“勿疑,朋盍簪(聚也)。”意思是你不要三心

  • 铜仙坠泪

    《汉晋春秋》:“帝(魏明帝曹叡)徙盘(《缃素杂记》载《魏略》曰:“明帝景初元年,徙长安诸钟簴〔簴音jì,悬挂钟磬的木架〕、骆驼、铜人承露盘。盘拆,铜人重不可致,留于灞垒。”)。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

  • 捉影捕风

    亦作“捉风捕影”、“捉风捕月”。同“捕风捉影”。《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许人钱,如捉影捕风;骗人财,如探囊取物。”清 钮琇《觚剩续编.律例》:“自风雅之道衰,即愚若胡生,亦必捉风捕月,自诩五言之城。

  • 苍梧帝

    源见“苍梧龙去”。代指舜帝。南朝 梁吴均《江上酬鲍幾诗》:“振棹出江湄,依依望九疑。欲谒苍梧帝,过问沅 湘姬。”

  • 南阮北阮

    南阮:住于南边的阮姓族人。北阮:居于北边的阮姓族人。典出晋人阮咸事迹。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人。竹林七贤之一。性格豁达不受拘束,通音乐,善弹琵琶,历任散骑侍郎、始平太守。阮咸和叔父阮籍

  • 木雁中间

    同“木雁之间”。清陈大章《戊子生日抒怀》诗:“熊鱼自古难兼味,木雁中间可置身。”

  • 横舍

    学舍,亦作“黉舍”。《后汉书.朱浮传》:“而先建太学,进立横舍。”唐代李贤注:“横,学也。或作‘黉’,义亦同。”【词语横舍】   汉语大词典:横舍

  • 题殄瘁诗

    《后汉书.郭太传》:“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诗经.大雅.瞻卬》为讽刺幽王之作,有“人之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