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蒙子公力

蒙子公力

子公:是西汉人陈汤的字。陈咸长期担任外地的郡守,总想得到朝廷重用。当时车骑将军王音辅佐朝政,信任陈汤。陈咸多次用重金贿赂陈汤,并写信请求援引:“如蒙您出力,使我调入京城长安任职,那么就死而无憾了。”后来,陈咸竟被调入京城为少府(掌管山海池泽税收的官),成为九卿之一。后以此典指人谄媚行贿,拜谒权贵,希求援引荐拔。

【出典】:

汉书》卷66《陈万年传》2901、2902页:“咸滞于郡守。时车骑将军王音辅政,信用陈汤。咸数赂遗汤,予书曰:‘即蒙子公力,得入帝城,死不恨。’后竟征入为少府。”

【例句】:

宋·黄庭坚《再答元舆》:“君不能入身帝城结子公,又不能击强有如诸葛丰。” 宋·黄庭坚《次韵秦少章》:“宁穿东郭履,不遗子公书。” 宋·陆游《暮秋》:“羞蒙子公力,宁倦长卿游。” 宋·陆游《书怀》:“书寄子公吾自懒,故人不是总相忘。” 元·揭溪斯《大德己亥予拜清退先生》:“深愧相知久,无书继子公。” 明·汤显祖《寄乐石帆仪曹》:“子公帝城能忆否?下马常眠双树湾。” 清·钱谦益《仙坛倡和诗》:“帝城云物正瞳咙,尺一何曾及子公。”


【典源】《汉书·陈万年传》:“时车骑将军王音辅政,信用陈汤,(陈咸) 数赂遗 (wei) 汤,予书曰:‘即蒙子公力,得入帝城,死不恨。’后竟征人为少府。”

【今译】 汉成帝时,车骑将军王音掌管朝政,信任重用陈汤 (字子公),陈咸几次贿赂陈汤,寄信说:“如果蒙您的大力,使我不在地方,而入京城作官,死也不遗憾了。”后竟被调入做少府。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无廉耻,谄媚行贿,求别人援引、荐拔。

【典形】及子公、蒙子公力、人身帝城、书寄子公、无书继子公、效陈咸、子公帝城、子公书、入帝城、子公多气力。

【示例】

〔及子公〕 清·钱谦益《仙坛倡和诗》:“帝城云物正瞳眬,尺一何曾及子公。”

〔蒙子公力〕 宋·陆游《暮秋》:“羞蒙子公力,宁倦长卿游。”

〔入身帝城〕 宋·黄庭坚《再答元舆》:“君不能入身帝城结子公,又不能击强有如诸葛丰。”

〔书寄子公〕 宋·陆游《书怀》:“书寄子公吾自懒,故人不是总相忘。”

〔无书继子公〕 元·揭傒斯《大德己亥予拜清退先生》:“深愧相知久,无书继子公。”

〔效陈咸〕 唐·皮日休 《江南书情》:“才非师赵壹,直欲效陈咸。”

〔子公帝城〕 明·汤显祖《寄乐石帆仪曹》:“子公帝城能忆否?下马常眠双树湾。”

〔子公书〕 宋·黄庭坚《次韵秦少章》:“宁穿东郭履,不遗子公书。”


猜你喜欢

  • 投卵

    《孙子.势篇》:“兵之所加,如以碬(注:音duàn,磨刀石)投卵者,虚实是也。”以石击蛋,蛋破无疑。以此比喻以强攻弱,必胜无疑。又,亦比喻形势极端危险。《淮南子.人间训》:“大之与小,强之与弱也。犹石

  • 王霸遭揶揄

    《后汉书.王霸传》:“(王霸字元伯,颍阳人)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光武令至市中募人,将以击郎。市人皆大笑,举手邪揄之,霸惭懅而还。”东汉王霸从光武帝刘秀起兵,任功曹令史。一次奉命到市中招兵

  • 驾鹤

    源见“王乔控鹤”。比喻得道成仙。南朝 梁江淹《别赋》:“驾鹤上汉,骖鸾乘天。”【词语驾鹤】   汉语大词典:驾鹤

  • 黄龙约

    源见“清酒黄龙”。指盟约。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于是广布朝恩,恭宣帝泽。申之以安抚,晓之以存亡。信重蛮陬,无负黄龙之约。”清 丘逢甲《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诗之

  • 天吴移水

    《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传说中天吴是海神,能移水。后遂用为詠河川江湖变迁之典。宋.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

  • 此一时,彼一时

    见〔彼一时,此一时〕。见“彼一时,此一时”。老舍《赵子曰》6:“那不是~吗……谁又真心去捧老校长呢!”【词语此一时,彼一时】  成语:此一时,彼一时汉语大词典:此一时,彼一时

  • 一笑千金

    东汉.崔骃《七依》:“回顾百万,一笑千金。”(据《艺文类聚》卷五十七引)美人一笑难得,虽千金之价也难买之。后因用为咏美人的典故。唐.权德舆《杂兴五首》其一:“一颦一笑千金重,肯似成都夜失身。”明.汤显

  • 曹蝇

    《三国志.吴书.赵达传》“法术绝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吴录》(晋.张勃撰):“曹不兴善画,权使画屏风(权,吴大帝孙权),误落笔点素,因就以作蝇。既进御(进奉给皇帝称进御),权以为生蝇,举手弹之。…

  • 一时之利

    此典指晋文公评论城濮(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之战,认为先轸(zhěn枕)“军事胜为右”之说是一时之利;而狐偃(yǎn演)“毋失信”之说是万世功。后以此典比喻战争中一时取胜;或比喻一时的利益。晋文公(

  • 穿杨箭

    源见“百步穿杨”。百发百中之箭。喻卓越的本领。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叶怯穿杨箭,囊藏透颖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