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

把远处山上的野草、树木都误认为对方的军队,形容极度的惊恐、疑惧。东晋后期,前秦苻坚(事迹见前“投鞭断流”条)在统一中国北方后,于公元383年,动员百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派谢玄率八万精锐抗击前秦,首在洛涧一战挫前秦锐气。苻坚得知秦军战败,便登上寿阳城头眺望晋军,见晋军军阵严整,兵精将良,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都认为是晋军,十分惊恐,回头对苻融说:“晋军实在是个劲敌,怎么能说兵少呢?”在晋军的追击下,前秦彻底失败,苻坚率残兵逃回北方。

【出典】:

晋书》卷114《苻坚载记》2918页:“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陈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例句】:

清·吴妍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59回:“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清·曾朴《孽海花》25回:“我听了这话,心里觉得梦兆不祥,也和理翁的见解一样,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李治邦《新闻眼》:“我拧开音响,听琵琶作响,那是著名的古曲《四面埋伏》,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捉对厮杀,惊天动地,~。”


解释皆:都。形容惊恐万状,疑虑重重。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下》:“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qínɡ)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西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堪,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南方,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北方,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前梁等小国,统一了黄河流域。其后又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苻坚因此踌躇满志,打算一举荡平东晋,统一中国。公元383年8月,苻坚率领近百万大军,向建康进发。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的弟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的侄儿谢玄为先锋,率领八万精兵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前秦军队连续攻下寿春、郧城等重镇后,派大将梁成等驻扎在洛涧,控制淮河,阻止晋军。11月,谢玄派勇将刘牢之率精兵五千夜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刘牢之攻克梁成营垒,斩杀了梁成和他的十员大将,秦军死伤甚众。

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挥军水陆并进,直抵淝水东岸,在八公山边扎下大营,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苻坚站在寿阳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布阵整齐,将士精锐,连八公山上的草木,也被误认为是晋兵。他惊恐地对弟弟苻融说:“晋军也是勇猛强悍的军队啊,怎么说不行呢?”

淝水之战最终以前秦大败而告结束,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近义风声鹤唳杯弓蛇影

反义镇定自若

例句

他经常疑神疑鬼,草木皆兵,搞得周围的人都跟着担心。


【词语草木皆兵】  成语:草木皆兵汉语词典:草木皆兵

猜你喜欢

  • 绨袍高谊

    同“绨袍高义”。清宋琬《满江红.王西樵客游武林曹顾庵赋词志喜属予和之》词之二:“庄舄悲歌燕市外,灵均憔悴江潭上。问绨袍高谊还有无,谁曾饷?”

  • 夜雨铃

    源见“夜霖铃”。表现凄凉怀念之情。清纳兰性德《南乡子》词:“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 盐辎

    同“太行盐车”。辎,古代的一种车。宋苏轼《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均为人所劳,何必陋盐辎!”【词语盐辎】   汉语大词典:盐辎

  • 顺革

    《易.革》:“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后因以“顺革”谓改变旧态而归顺。《新唐书.南诏传上》:“〔异牟寻〕且赠皋黄金、丹砂。皋护送使者京师,使者奏异牟寻请归天子,为唐藩辅。献金,示顺革;丹,赤心也。”【

  • 步步生莲花

    南朝齐废帝萧宝卷昏淫,曾命以金叶莲花贴地,让潘妃在上面行走,称“步步生蓬花”。《南史.齐东昏侯纪》:“又凿金为莲花以帖(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参见“莲步”条。主谓 南齐东昏侯

  • 筑室道谋

    又作“筑舍道傍,三年不成。”意谓造房子请教路人,不能成功。比喻人多口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古时有一首斥责周幽王不纳良言、惑于邪谋的诗说,订计划真可叹呀,不把先人来效法,不从道义来出发。只把那浅言来采

  • 埋蛇

    源见“楚相断蛇”。谓善行仁爱。唐黄滔《与工部陆侍郎书》:“愿推恩于留马埋蛇,庶受赐于荑枯翼卵。”【词语埋蛇】   汉语大词典:埋蛇

  • 一夫

    1 ① 指一个人。《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左传.僖公十五年》:“一夫不可狃,况国乎!”唐代李白《蜀道难》诗:“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词语一夫】   汉语大词

  • 民胞物与

    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谓世人皆为我的同胞,万物俱是我的同辈。后因以“民胞物与”谓泛爱一切人和物。明徐渭《义冢募文》:“坐观蚁穿鸟啄之惨,竟何民胞物与之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十

  • 青油士

    源见“青油”。指达官的幕宾。宋刘克庄《水调歌头.游蒲涧追和崔菊坡韵》词:“青油士,珠履客,各凋残。”【词语青油士】   汉语大词典:青油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