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荀勖音律

荀勖音律

晋书.荀勖传》:“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既掌乐事,又修律吕,并行于世。”《晋书.乐上》:“(勖)又作新律笛十二枚,以调律吕,正雅乐。正会殿庭作之,自谓宫商和谐,然论者犹谓勖暗解。时阮咸妙达八音,论者谓之神解。咸常心讥勖新律声高,以为高近哀思,不合中和。每公会乐作,勖意咸谓之不调,以为异已,乃出咸为始平相。后有田父耕于野,得周时玉尺。勖以校己所治钟鼓金石丝竹,皆短校一米;于是伏咸之妙,复征咸归。”《世说新语.术解》事叙较简。

晋人荀勖善知音律,新制律笛十二枚,以正雅乐。阮咸听后,指出他定的音调偏高,带有悲伤色彩,不和于中和之质。荀勖认为阮咸故意挑剔,便借机把他调到外地去做官。后有一老农耕田时得到一把周代的玉尺。荀勖用它衡量自己的律笛时,发现比周律的标准稍短一些,这就表明他自己所制定的音调,果然如阮咸所指出的那样,都稍高于古乐。阮咸凭自己的直观听觉,竟能辨别出发声高低的微小差异,终使荀勖叹服。后因用为精通音律的典故。

唐.李瀚《蒙求》:“凿齿尺牍(《晋书.习凿齿传》:“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荀勖音律。”

清.吴伟业《楚两生行》诗:“一丝萦曳珠盘转,半黍分明玉尺量。”


猜你喜欢

  • 履虎

    同“履虎尾”。《梁书.武帝纪上》:“江 淮扰逼,势同履虎。”唐李白《秦女休行》:“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词语履虎】   汉语大词典:履虎

  • 矫枉过中

    同“矫枉过正”。唐 张说《吊陈司马书》:“矫枉过中,斯害也已。”《宋史.王存孙固等传论》:“他有更张,随事谏止,不少循默。然无矫枉过中之失,故能不亟不徐,进退有道,在元祐诸臣中,身名俱全,亦难矣哉!”

  • 入室弟子

    源见“升堂入室”。指能得师传,学问或技艺造诣精深者。《晋书.杨轲传》:“虽受业门徒,非入室弟子,莫得亲言。”偏正 入室,进入内室。弟子,学生,徒弟。学问技能深得师传,达到精湛深奥的境地。语本《论语》:

  • 撅竖小人

    撅竖,卑劣。对无耻小人的蔑称。语本北魏崔浩。崔浩,(?-450年),字伯渊,清河(今河北故城)人,在太祖、太宗、世祖三朝为官,官至司徒。传后史臣评他“才艺通博,究览天人,政事筹策,时莫之二”。泰常二年

  • 首尾相应

    首尾:即前后。原指作战部队紧密配合,互相接应。后泛指前后互相呼应。出自唐末五代人杜洪、钟传的事迹。杜洪,原为鄂州(今湖北武汉)伶(líng玲)人(即戏剧演员)。钟传,洪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原为豫章

  • 穰侯宠

    《史记.穰侯列传》:“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秦时,秦昭王母宣太后的弟弟魏冉,辅佐幼主,大权在握,封为穰侯。后遂用为咏贵戚专宠之典。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

  • 孟尝泪

    源见“雍门泣”。指感伤沦落之悲。宋苏轼《戴道士得四字代作》诗:“共吊桓魋宫,一洒孟尝泪。”

  • 靡然向风

    同“靡然顺风”。南朝 梁陆倕《石阙铭》:“乃正六乐,治五礼……于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人识廉隅,家知礼让。”其他 靡然,倒下的样子。向风,闻风仰慕。形容群起效法,成为风气。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或徒

  • 桃李待郎归

    宋.王谠《唐语林》卷六:“补遗”:“韩退之有二妾,一曰绛桃,一曰柳枝,皆能歌舞。初使王庭凑,至寿阳驿,绝句云:‘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边城特地寒;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头惟有月团团。’盖有所属也(或本作“盖

  • 非驴非马

    龟兹(qiū cí秋慈):古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汉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龟兹国王绛宾及夫人来到汉朝首都长安朝见汉宣帝,在汉朝住了一年,受到优厚的款待。以后又来长安朝拜数次,对汉朝的服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