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茅茨( ㄘˋ cì ):用茅草覆盖的屋。翦:修饰。采椽( ㄔㄨㄢˊ chuán ):用栎木或柞木做的椽子。斫( ㄓㄨㄛˊ zhuó ):砍削。 形容住室质朴简陋。语出《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唐.张九龄《景龙观山亭集送密县高賛府序》:“自吾君茅茨不翦,采椽不斫,既抑华而务实,将设教以垂范。”也引作〔采椽不斫,茅茨不翦〕。《史记.李斯列传》:“尧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采椽不斫,茅茨不翦,虽逆旅之宿,不勤于此矣。”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采椽茅茨,足御寒暑、蔽风雨而已。及其后世,采椽不斫,茅茨不翦,无斫削之事,磨砻之功。”


其他 茅茨,用茅草覆盖的屋。翦,修饰。采椽,用栎木或柞木做椽子。斫,砍削。形容住室质朴、简陋。汉·韩婴《韩诗外传》:“吾君有治位之堂,土阶三等,~,犹以谓为之者劳,居之者泰。”△用于居住方面。→茅茨土阶 ↔金碧辉煌。 也作“采椽不斫,茅茨不翦”、“茅茨不翦”、“茅茨不翦,采椽不刮”、“茅屋采椽”。


【词语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成语:茅茨不翦,采椽不斫汉语词典: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猜你喜欢

  • 廉叔度

    同“廉度”。唐高適《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方伯恩弥重,苍生咏已苏。郡称廉叔度,朝议管夷吾。”

  • 仲由结缨

    《左传.哀公十五年》载:春秋末年,卫灵公之子蒯聩(《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作蒉聩),因得罪了灵公的宠姬南子,而逃到国外,未立为国君。后来他与姊孔伯姬(孔悝之母)合谋,胁迫孔悝(当时卫国是孔氏专政),发动

  • 黄公女

    旧题周.尹文《尹文子.大道上》:“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不殊美。’

  • 幕燕鼎鱼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幕燕:筑巢于帷幕上的燕子。鼎鱼:游于炊器中的鱼。后因以“幕燕鼎鱼”比喻处在极其危

  • 宋玉连墙

    同“宋玉东墙”。宋 郭世模《瑞鹤仙.云阶连月地》词:“多情消减,宋玉连墙,茂陵同里。”

  • 徙木为信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战国时秦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 呕哑嘲哳难为听

    呕哑:管弦声。嘲哳( ㄓㄠ zhāo ㄓㄜˊ zhé ):形容声音嘈杂。 管弦的嘈杂之音实在难听。 表示乐声不堪入耳。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嘈杂难为听。”邱凯生《

  • 洁身乱伦

    《论语.微子》:“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身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子路曾批评隐而不仕的人,他说:“你怕玷污了自己,却搞乱了君臣间的人伦关系

  • 龙漦帝后

    《国语.郑语》:“训语有之曰:‘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卜杀之,与去之,与业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吉。乃布币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藏之。传郊之。及

  • 衽席之爱

    同“衽席之好”。《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兄倘能割衽席之爱,见机而作,仆愿以千金相赠。”【词语衽席之爱】  成语:衽席之爱汉语大词典:衽席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