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舌尚在

舌尚在

指张仪未显时,被疑为盗挨打,回家问妻子,只要“舌尚在”,就足有将来游说诸侯的机遇。后以此典比喻有才识的人不因身处逆境而壮志消沉。 张仪(?——前310年),战国时魏国(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人。曾服事鬼谷先生,学习游说之术。张仪学习完毕,就去各国游说。他曾跟随楚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门客们怀疑张仪,便说:“张仪贫穷,没有德行,一定是他偷了相国之玉璧。”大家一同捉住张仪,拷打了几百下,张仪不服,只得释放他。张仪的妻子说:“唉!您不去读书游说,哪会遭受这样侮辱呢?”张仪对他妻子说:“你看我舌头还在不在?”他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呢。”张仪说:“这就够了。”形容游说诸侯,还有博取功名的条件。此典又作“三寸犹在”、“留舌”、“张仪舌”、“舌存”、“舌在”、“仪舌”、“吾舌在”、“纵横舌”、“张仪舌在”、“我舌问妻孥”。

【出典】:

史记》卷70《张仪列传》2279页:“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战国七雄之一,国都郢〔yǐng影,今湖北江陵西北〕)相(楚令尹昭阳)饮,已而(不久)楚相亡璧(玉器,平圆形,中有孔。贵族朝聘、祭祀、丧葬之礼器,也作装饰品),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luè略,拷打)笞(chī痴,用竹板、荆条打)数百,不服,(shì释,通“释”)之。其妻曰:“嘻(悲叹)!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fǒu否,通“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例句】:

唐·王维《关秘书晃监还日本诗序》:“三寸犹在,乐毅辞燕而未老;十年在外,信陵归魂而逾尊。” 唐·李白《赠范金乡》之一:“只应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李白《赠崔侍御》:“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 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齿落本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耳垂无伯乐,舌在有张仪。” 唐·张祜《贫居遣怀》:“但令吾舌在,何畏不封侯。” 宋·苏轼《二公再和亦再答之》:“幸有纵横舌,说剑起慵懦。” 宋·辛弃疾《满江红·送汤朝美自便归》:“看依然,舌在齿牙牢,心如铁。” 明·唐寅《漫兴》之七:“苏秦扪颊犹存舌,赵壹探囊已没钱。” 明·袁宏道《别黄道元信笔题扇上》:“舌在即王侯,文成足歌咏。” 清·刘献廷《幽居》之七:“学易忘年老此生,张仪舌在悔纵横。” 清·计东《任丘道中回望西山有感》:“内廷传甲第,我舌问妻孥。”


猜你喜欢

  • 臂悬金斗

    源见“金印如斗”。指身居高位,掌握重权。唐李贺《送秦光禄北征》诗:“呵臂悬金斗,当唇注玉罍。”王琦汇解:“谓金印如斗大。”

  • 良贾深藏若虚

    善做生意的商人不轻易露财。比喻有才干的人不炫耀自己。《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老子曰、‘……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 玉山摧倒

    同“玉山倾倒”。宋王观《红芍药》词:“任玉山摧倒。沈醉且沈醉,人生似,露垂芳草。”

  • 下笔不自休

    《文选》卷五十二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注:傅毅字)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东汉辞赋家傅毅惯写长文,故班固说他“下笔不能自休

  • 熊罴

    《书.牧誓》:“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后因以“熊罴”喻勇士或雄师劲旅。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胜残去杀,上冯(凭)宗庙之威;禁暴戢奸,有借熊罴之用。”【词语熊罴】   汉语大词典:熊罴

  • 湘州石燕

    同“湘燕”。唐李端《荆门歌送兄赴夔州》诗:“重阴大点过欲尽,碎浪柔文相与翻……自是湘州石燕飞,那关齐地商羊舞。”

  • 龙钵

    《晋书.僧涉传》:“〔僧涉〕能以秘祝下神龙,每旱,坚常使之咒龙请雨。俄而龙下钵中,天辄大雨,坚及群臣亲就钵观之。”因以“龙钵”指咒龙请雨之典。唐李绅《鉴玄影堂》诗:“龙钵已倾无法雨,虎床犹在有悲风。”

  • 北阮穷途

    源见“哭穷途”。比喻陷于困境,无路可走。清曹溶《念奴娇.将赴云中留别胡彦远兼戏其卖药》词:“我亦北阮穷途,鲛人泪尽,双鬓多添白。”

  • 左右逢源

    原指做学问,工夫精到,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则泛指得心应手,顺利无碍。亦用以讽刺办事圆滑。孟子说,君子沿着正确的路子研探学问,目的就是要使自己自觉地得到学问。自己自觉地求得的学问,就能心安理得地坚

  • 子牟还

    源见“子牟恋魏阙”。喻指由外地入朝作官。唐杜牧《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相国崔公兼呈工部刘公》:“人惭公幹卧,频送子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