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舌卷齐城

舌卷齐城

此典指郦食其(lìyìjì丽义基)游说齐王田广,使齐国七十余城一时归汉。后以此典比喻通过游说而立功勋。郦食其(?——前203年),秦、汉之际陈留高阳乡(今河南杞县)人。秦末农民战争时归刘邦,献计克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封广野君。楚、汉战争中,郦食其游说齐王田广归汉。这时,韩信领兵东进,还没有渡过平原津(当时黄河渡口,今山东平县境),听说汉王刘邦已经派郦食其说服齐王归顺,韩信想要停止进军。范阳(今河北定兴县南)能言善辩之说客蒯通劝韩信说:“将军奉汉王刘邦将令攻打齐国,而汉王独派密使劝说齐国归顺,难道另有诏令叫将军停止进攻吗?凭什么停下来不前进呢!况且郦生不过是一个说话,伏在车子横木上,去鼓弄三寸之舌,就降服齐国70多个城邑,将军统率几万人马,一年多时间才攻占赵国50多个城邑,当了几年将军,反倒不如一个卑贱儒生之功劳吗?”于是韩信认为他说法对,听从他的计策,就领兵渡过黄河。齐王田广听从郦生游说,就挽留郦生畅饮,撤去防御汉军守备。韩信趁势袭击历下(今山东济南)驻军,顺势打到临淄(当时齐国都城,今山东淄博市东北)。齐王田广认为郦生出卖自己,就煮死郦生,齐王田广逃往高密(今山东高密县西南),派使者到楚项羽处请求援助。此典又作“掉舌”。

【出典】:

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2620页:“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密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必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shì示,古代车厢前扶手横木)掉(鼓弄)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众,岁余乃下赵五十余城,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shù树)儒(无见识之儒生)之功乎?’于是信然之,从其计,遂渡河。齐已听郦生,即留纵酒,罢备汉守御。信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菑(zī兹,即临淄),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亨(通“烹”,投人入汤锅煮死)之,而走高密,使使之楚请救。”

【例句】:

宋·苏舜卿《蜀士》:“掉舌灭西寇,画地收幽燕。” 宋·苏轼《次韵答刘泾》:“异义蜂起弟子争,舌翻涛澜卷齐城。” 清·吴伟业《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长剑忽柱颐,掉舌谈天雄。”


猜你喜欢

  • 祸不单行

    见〔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主谓 不幸的事接连而来。朱自清《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的日子。”△贬义。多用于灾祸的连续发生方面。→雪上加霜 ↔时通运泰【词语祸

  • 潘安车

    源见“潘安貌”。借指女子爱慕的美男子。明许自昌《水浒记.野合》:“偶相顾潘安车俨然草茅,适相左东方千骑怅然寂寥。”

  • 凄风寒雨

    同“凄风苦雨”。清 葆光子《物妖志.柳》:“方其凄风寒雨,杏褪桃残,山路萧条,愁云千里,苔荒藓败,情扬魂销,不可谓无忧也。”见“凄风苦雨”。清·葆光子《物怪志·木类·柳》:“方其~,杏褪桃残,山路萧条

  • 颂鲁

    《诗.鲁颂.閟宫》郑笺孔疏载:春秋鲁僖公臣公子鱼,字奚斯,作《鲁颂.閟宫》,颂扬自己的君主与国家,“颂美僖公能复周公之宇”。后因以“颂鲁”谓人臣颂扬君主功德的美行。汉班固《两都赋序》:“故皋陶歌虞,奚

  • 离娄之明

    同“离朱之明”。《孟子.离娄》:“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偏正 离娄,古代明目之人,传说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比喻好眼力。语出《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

  • 回生起死

    起死回生。形容医道高明,能把垂死的人求活。也用以形容挽回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物。《水浒传》第七十回:“回生起死妙难言,拯惫扶危更多益。”清 李渔《奈何天.闹封》:“转败成功,伊谁之力;回生起死,实尔之由

  • 菟裘归计

    菟(Tú图)裘:春秋时鲁国地名。今山东泰安县南。 此典指鲁隐公说:我将在菟裘地方建盖住宅退隐。后以此典比喻谋地告老还乡。鲁隐公,姬息,是鲁惠公妾所生子。鲁惠公去世,姬息代理主持国政,就是鲁隐公。 鲁隐

  • 盥耳

    源见“许由洗耳”。犹洗耳。谓隐居避俗。《后汉书.崔骃传》:“君子通变,各审所履,故士或掩目而渊潜,或盥耳而山栖。”【词语盥耳】   汉语大词典:盥耳

  • 燕山桂

    源见“五桂联芳”。誉称五代时燕山 渔阳人窦禹钧五子相继登科。泛指登科及第之人。金元好问《王敦夫祥止庵》诗:“情知不羡燕山桂,一树灵椿岁八千。”

  • 卧龙遭谗

    《晋书.嵇康传》:“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颖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