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致君尧舜

致君尧舜

孟子.万章上》:“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其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文选》卷四十二,三国魏.应休琏(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昔伊尹辍耕,郅恽投竿,思致君于有虞,济蒸人于涂炭。”

孟子指出,伊尹辍耕出仕,是为了以自己的智能德行,辅佐商汤使之成为尧舜一样的贤君明干,“致君于有虞”即此义。后用为咏匡主济世之典。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仕宦至公相,致君作尧汤。”


【词语致君尧舜】  成语:致君尧舜

猜你喜欢

  • 曲生

    源见“曲生风味”。酒的别称。宋陆游《烹茶》诗:“曲生可论交,正自畏中圣。”【词语曲生】   汉语大词典:曲生

  • 卫玉

    源见“冰清玉润”。美称佳婿。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郁文条而擢彩,藻逸潘花;晔词锋而衒奇,光浮卫玉。”唐黄滔《祭先外舅》:“将仰止于乐冰,冀参差于卫玉。”【词语卫玉】   汉语大词典:卫玉

  • 咬嚼

    精心玩味,反复推敲。宋代周紫芝《竹坡诗话》卷二:“有明上人者,作诗甚艰,求捷法于东坡。(东坡)作两颂以与之,其一云:‘字字觅奇险,节节累枝叶,咬嚼三十年,转更无交涉。’”东坡:即苏轼,号“东坡”。【词

  • 学深二酉

    源见“书通二酉”。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清毛奇龄《金匮仙人歌赠陈子太士》:“学深二酉通九渊,梦随鸿术游钧天。”

  • 三表五饵

    《汉书.贾谊传赞》:“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颜师古注:“《贾谊书》谓爱人之状,好人之技,仁道也;信为大操,常义也;爱好有实,已诺可期,十死一生,彼将必至:此三表也。赐之盛服

  • 负薪裘

    源见“披裘负薪”。借指隐士衣着。唐王昌龄《放歌行》:“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

  • 卧南阳

    同“南阳高卧”。唐杜甫《武侯庙》诗:“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 初平羊

    同“初平群羊”。明高启《煮石山房为金华叶山人赋》:“金华之石犹可食,元是旧牧初平羊。”

  • 倭寇

    明代劫掠中国沿海的日本海商与海盗集团。日本古称倭奴国,故将这些日本海寇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为倭寇。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一部分日本武人、浪人(流亡海上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

  • 毅豹

    《庄子.达生》载:鲁人单豹身强,但不知戒避险途,结果被饿虎吞噬;鲁人张毅应接世务恭慎,但不知健身,结果死于内热。后因以“毅豹”为感喟养生之道难求的典故。宋苏轼《王中南哀辞》:“已知毅 豹为均死,未识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