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腹诽心谤

腹诽心谤

诽(fěi匪):诬蔑。谤(bàng磅):说坏话。

此典指田蚡(fén坟)诬蔑窦婴、灌夫心怀不满,暗说坏话。后以此典比喻心怀不满,暗中发泄。田蚡(?一一前131年),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汉景帝王皇后同母弟。汉武帝初年,封武安侯,为太尉(全国军事首脑)。后任丞相(百官之长,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骄横专断。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黄河改道南流,十六郡遭严重水灾,他因封邑蚡(Shū舒,今山东平原西南)在旧黄河道以北,为不受水灾,力阻治理,以致修治黄河工作停止二十年之久。武安侯田蚡有一次举行宴会,将军灌夫借酒作疯,大骂田蚡。田蚡以灌夫骂坐不敬之罪,判处死刑。灌夫好友魏其侯窦婴挺身而出救灌夫,暗里向汉武帝上书。汉武帝召见窦婴,窦婴说灌夫是醉酒失言,不应该判死罪。汉武帝说:“到东朝去公开辩论这件事。”魏其侯窦婴去到东朝,大力称道灌夫优点,说他醉酒得罪,而丞相田蚡却拿别事冤枉加给他罪名。武安侯田蚡又极力诋毁灌夫做事骄横放纵,他罪行是大逆不道。魏其侯窦婴迫不得已,于是说出丞相田蚡短处。武安侯田蚡反驳说:“天下幸而太平无事,我得以作为皇上心腹,所爱好只是音乐、狗马、田宅。我所喜欢只是歌舞演员、戏曲演员和灵巧工匠之类的人,不像魏其侯窦婴和灌夫不分白天黑夜招集天下野心家、阴谋家、大力士跟他们议论国家大事,心怀不满,暗中说坏话,不是抬头看天,就是低头画地,窥测于王皇后宫、汉武帝宫之间,希望天下发生变乱,想要乘机建立大功。我倒不明白魏其侯窦婴等人在干什么?”双方各不相让,其他大臣又不敢说公道话,这场辩论只得暂停。

【出典】:

史记》卷107《魏其武安侯列传》2851页:“魏其之东朝,盛推灌夫之善,言其醉饱得过,乃丞相以他事诬罪之。武安又盛毁灌夫所为横恣(zì自,放纵),罪逆不道。魏其度(duó夺,推测)不可奈何,因言丞相短。武安曰:‘天下幸而安乐无事,蚡得为肺腑,所好音乐、狗马、田宅。臣所爱倡(chàng唱)优(歌舞演员、戏曲演员)巧匠之属,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bì nì碧逆,通“睥睨”,邪视窥探)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臣乃不知魏其等所为?’”

【例句】: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崔琰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太祖以为琰腹诽心谤,乃收付狱,髠刑输徒。”


并列 诽、谤,说别人坏话。口里不说,心怀不满。《史记·魏其武岁侯列传》:“蚡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多用于对人不满方面。


【词语腹诽心谤】  成语:腹诽心谤汉语词典:腹诽心谤

猜你喜欢

  • 亡秦失鹿

    源见“中原逐鹿”。谓国亡,失去政权。明沈采《千金记.励兵》:“谁想亡秦失鹿,天下兴兵……俺今日统领八千子弟,远渡江东,杀退秦邦,复立楚国,是吾之愿也。”

  • 如山铁案

    见“铁案如山”。

  • 薰风

    同“熏风”。唐张九龄《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汉酺歌圣酒,韶乐舞薰风。”亦特指古乐曲《南风》。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有虞继作,政阜民暇,‘薰风’诗于元后,‘烂云’歌于列臣。”【词语薰

  • 金鸡鸣

    旧题汉.东方朔《神异经.东荒经》:“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金鸡”即神话传说中的“天鸡”,其一鸣即可唤起天下的鸡鸣。后以此典喻咏天亮。唐.韩

  • 诸生何武

    《汉书.何武传》载:何武任扬州刺史时,“行部必先即学官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作为一州刺史的何武十分重视儒生,后因以“诸生何武”为地方长官重视文士之典。清黄景

  • 半死梧桐

    偏正 比喻丧失配偶。唐· 白居易《为薛台悼亡》:“~老病身。”△用于丧偶。也作“梧桐半死”。【词语半死梧桐】  成语:半死梧桐汉语大词典:半死梧桐

  • 肉山脯林

    夏桀宴会豪奢靡费的故事。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夏桀为)肉山脯林,以酒为池,使可运舟,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脯:干肉。并列 脯,肉干。堆积的肉如山,陈列的脯如林。形容生活极其奢侈。晋·皇甫谧《帝王

  • 择虱

    唐房玄龄等《晋书.顾和传》:“顾和字君孝……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既过,顾指和心曰:‘此中何所有?’和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入,谓导曰:

  • 庾鬓斑

    源见“庾信愁”。用以形容哀愁过盛。唐杜牧《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分薄嵇心懒,哀多庾鬓斑。”

  • 董遇三余

    三国魏董遇,提倡“读书百遍而义白见”。别人说没有时问,他说有“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详见“三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