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比喻富于经验的人能够在工作中起引导作用。春秋时期,管仲、隰朋二人随同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天出征,到冬天才返师回国。由于历时较久,归国途中迷了路。管仲出主意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用的。于是将老马放在前面带路,大队人马在后随行,终于找到了道路,回到齐国。

【出典】: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例句】:

宋·毛滂《东堂集》2《寄曹使君诗》:“请同韶濩公勿疑,老马由来识途久。” 清·黄景仁《两当轩集》3《立秋后二日诗》:“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主谓 老马认得走过的道路。语本《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以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比喻经验丰富的人办事富有成效。汉水《勇往直前》:“他说:我是一匹老马了,然而俗话说得好,‘~’。”△多用于有经验的人。→驾轻就熟 ↔少不更事 老不晓事。 也作“识途老马”、“识涂老马”。


【典源】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今译】 春秋时,管仲等随齐桓公北伐孤竹国,春天进发冬天返回,迷失道路。管仲说:“这时用得上老马的智慧了。”于是放开老马让它走在队伍前头,找到归路。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富有经验阅历。

【典形】 存老马、孤竹马、老马识途、老马知道、老马知路、识途老马、自谙深碛路、老马迷路。

【示例】

〔存老马〕 唐·杜甫《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孤竹马〕 清·黄景仁《满江红》:“识路漫夸孤竹马,问名久似辽东豕。”

〔老马识途〕 清·黄景仁《立秋后二日》:“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老马知道〕 唐·杜甫《观西安兵过》:“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老马知路〕 宋·陆游《东窗遣兴》之三:“老马漫知路,钝锥宁出囊。”

〔识途老马〕 清·钱谦益《夜过磨盘岭》:“攫食饥乌心未饱,识途老马足堪扪。”


【词语老马识途】  成语:老马识途汉语词典:老马识途

猜你喜欢

  • 园令渴

    源见“相如病渴”。借指消渴病。司马相如曾任孝文园令,因以“园令”为其代称。宋张耒《病肺齿痛对雪》诗:“肺疾仅同园令渴,齿伤不为幼舆狂。”

  • 陈人束阁

    源见“束之高阁”。谓老人弃置不用。宋刘克庄《念奴娇.自填曲子》词:“不必烦藜杖。陈人束阁,让他来者居上。”

  • 无弦

    同“无弦琴”。唐李白《赠崔秋浦》诗之二:“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

  • 退笔冢

    唐张怀瓘《书断.僧智永》载:僧智永“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退笔,用旧的秃笔。后因以“退笔冢”为积年勤学苦练书法之典。清钱谦益《代书砚答》

  • 金玦衣厖

    《左传.闵公二年》载:晋太子领军出征,其父晋侯让他穿“厖衣”,佩带“金玦”。从者狐突对他说:“衣之尨服,远其躬也;佩以金玦,弃其衷也。”怀疑晋侯用衣色、佩带表示与太子不一心,要与太子疏远。后因以“金玦

  • 独步天下

    南朝.宋.范晔撰《反汉书.戴良传》:同郡谢季孝问曰:“子自视天下,孰可为比?”良曰:“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戴良口出大言,自比孔子和禹,藐视天下群才,认为没有人能够与他伦比

  •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一天放走了敌人,会给几代人带来祸患。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曰:‘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资治通鉴.梁纪.武帝太清二年》:“臣闻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何惜高澄一竖,以弃亿兆之心!’

  • 龟章

    同“龟印”。南朝 宋谢晦《悲人道》:“分河山之珪组,继文武之龟章。”【词语龟章】   汉语大词典:龟章

  • 若敖之鬼,不其馁而

    若敖之鬼:指若敖家族的祖先。若敖为春秋时楚武王之祖,其后人因以若敖为氏。馁:饥饿。而:语气助词。 若敖氏的鬼不是要挨饿了吗? 事见《左传.宣公四年》。若敖氏的后代楚国令尹子文,担心其子越椒将使若敖

  • 何足算也

    见〔斗筲之人,何足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