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缘木求鱼

缘木求鱼

爬到树上去捉鱼,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一定得不到结果。齐宣王想实现自己称霸诸侯的“大欲”,但却听不进去孟子进献的“仁政”之说,孟子对他的这种想法进行了批评。他说,您所希望得到的东西是可以知道的。您是想扩张国土,使秦、楚诸大国前来朝见,然后统治整个中原,安抚四方边远部族地区。凭您现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您所想得到的东西,简直象是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而且,事情还怕比此更严重。爬到树上抓鱼,即使抓不到,却不会有什么后患;凭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尽力去做,必然会导致灾祸。

【出典】: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玄传》:“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偏正 缘,攀援。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劳而无功。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后必有灾。”《封神演义》33回:“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贬义。用于讥讽行动和目的相反,或劝人停止谋求不可能成功之事。→指天射鱼 升山采珠 竹篮打水 水中捞月 引足救经 刻舟求剑 以冰致蝇↔以汤沃雪 探囊取物 瓮中捉鳖。也作“求鱼缘木”、“缘木希鱼”。


【典源】《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煖不足于体与?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 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今译】 孟子来见齐宣王,齐宣王与他交谈。孟子说:“您最大的欲望是什么,可以讲给我听听吗?”齐宣王笑而不答。孟子又说:“是为了甘美的食物还不够吃吗? 是为了轻暖的衣服还不够穿吗?是为了娇艳的美女还不够看吗?是为了美妙的音乐还不够听吗?还是为了阿谀逢迎的近臣还不够您使唤呢? 这些,您的臣子都能够满足供给,难道您真是为了这些吗?”宣王说:“不,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您的最大欲望就可以知道了。您想扩张国土,使秦、楚诸国称臣朝贡,自己做天下盟主,并统领四夷。可是,以您的作法来谋求实现您的欲望,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释义】 后以此典比喻方向、方法不对,目的根本实现不了。

【典形】 登木求鱼、鱼缘木、缘木、缘木求鱼。

【示例】

〔登木求鱼〕 宋·苏辙《次韵吴厚秀见寄》:“登木求鱼知我拙,循窠觅兔笑君疏。”

〔鱼缘木〕 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定为鱼缘木,曾因兔守株。”

〔缘木〕 唐·罗隐《答宗人衮》:“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缘木更难求。”

〔缘木求鱼〕 唐·贯休《行路难》:“负心为炉复为火,缘木求鱼应且止。”


【词语缘木求鱼】  成语:缘木求鱼汉语词典:缘木求鱼

猜你喜欢

  • 波臣

    源见“涸辙之鲋”。称水族。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宁皇御舟》:“御鹢至沈于波臣。”清李渔《蜃中楼.幻因》:“终朝营海市,一旦付波臣。”【词语波臣】   汉语大词典:波臣

  • 乘鸾秦女

    同“乘鸾女”。清郭麐《台城路.为江子屏题蝉柳画扇》词:“乘鸾秦女底处,网虫从遍了,空认双鬓。”

  • 喘牛

    源见“丙吉问牛”。借指民间疾苦或灾异。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少阳用事,路不喘牛;仲秋以殷,民无惊水。”同“喘月吴牛”。宋王禹偁《寄献仆射相公》诗之二:“引马但传三刻漏,喘牛休问四时春。”

  • 鲛人诉泣

    源见“鲛人泣珠”。指流泪成珠。亦用以形容如泪珠之物。宋葛长庚《贺新郎.雪》词:“扑落梅梢穿度竹,恐是鲛人诉泣。”按,此例是用以状雪。

  • 朝菌羡蟪蛄

    源见“蟪蛄疑春秋”。形容人孤陋寡闻。明袁宏道《大游仙诗》:“朝菌羡蟪蛄,既为物所诮。”

  • 文皇亲擢,马周徒步

    《旧唐书.马周传》:“〔马周〕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贞观三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切:用刀切断。磋:用锉剉平。琢:用刀雕刻。磨:用物磨光。 像骨角经过切磋,像玉石经过琢磨。 比喻进修学问,砥砺品德。语出《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清.唐甄《潜书.耴善》

  • 计相

    《史记.张丞相列传》:“张丞相 苍者,阳武人也……以代相从攻臧荼有功,以六年中封为北平侯,食邑千二百户。迁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令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者。”裴骃集解:“文颖曰:

  • 投梭之拒

    同“投梭折齿”。唐元稹《莺莺传》:“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见“投梭折齿”。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虽遭~,而未能忘情者也。”【词语投梭之拒】  成语:投梭之拒汉语大词典:投梭之拒

  • 荆笔杨板

    晋时楚王司马玮与杨骏专权,诏书悉出其手,民谣讥之。《晋书.五行志》:“其时又有童谣曰:‘二月末,三月初,荆笔杨板行诏书,宫中大马几作驴。’”荆,指楚王;杨,指杨骏;宫中大马,指晋惠帝司马衷。板: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