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绿帻卖珠儿

绿帻卖珠儿

绿帻(zé责):绿色头巾,是地位卑下的仆役的服饰。卖珠儿:贩卖珍珠的男孩子。绿帻卖珠儿指的是西汉馆陶公主的男宠董偃。汉武帝的姑母馆陶公主是窦太后的生女,人们又称她为窦太主,原嫁给堂邑侯陈午为妻。后陈午去世,馆陶公主守寡,50多岁了,爱幸董偃。当年董偃和母亲以贩卖珍珠为生,13岁时,跟着母亲来到馆陶公主家。公主身边的侍女都夸董偃长得漂亮。公主召见他,说:“我当你妈妈来抚养你吧!”就把董偃留在公主住宅中。让人教董偃读书,掌握计数、相马、驾车、射箭等技艺,并读了许多人物传记。董偃到18岁时,和公主关系密切,公主外出,董偃就为她驾车;公主回府,董偃就在内室侍奉。董偃为人温柔,待人和气,因为公主的缘故,许多王公显贵都乐于和他交往,在当地很有名气,人称“董君”。有一天,汉武帝来到公主家,公主穿上奴仆的服饰亲自下厨宰牲割肉款待武帝。主客刚一落座,武帝说:“我想见一见主人翁。”公主走下殿去,摘掉头上首饰和耳环,赤脚步行叩头道歉说:“臣妾行为不端,没脸面见人,对不起陛下,应当受极刑惩罚。如果陛下不把我进行治裁,我将叩头谢罪。”武帝下令免礼平身。公主穿上鞋,戴好首饰,起身,走到东厢房拉着董偃出来。董偃头戴绿头巾,戴着皮制套袖,跟着公主走上前去,趴在殿下。公主向武帝介绍说:“馆陶公主的厨师董偃冒死来拜见皇上。”后以“绿帻卖珠儿”为典,咏王公显宦家中的男宠,或指贵族轻薄子弟。

【出典】:

汉书》卷65《东方朔传》2853、2854、2855页:“初,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堂邑侯陈午尚之。午死,主寡居,年五十余矣,近幸董偃。始偃与母以卖珠为事,偃年十三,随母出入主家。左右言其姣好,主召见,曰:‘吾为母养之。’因留第中,教书计相马御射,颇读传记。至年十八而冠,出则执辔,入则侍内。为人温柔爱人,以主故,诸公接之,名称城中,号曰董君。”“上临山林,主自执宰敝膝,道入登阶就坐。坐未定,上曰:‘愿谒主人翁。’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顿首谢曰:‘妾无状,负陛下,身当伏诛。陛下不致之法,顿首死罪。’有诏谢。主簪履起,之东箱自引董君。董君绿帻傅,随主前,伏殿下。主乃赞:‘馆陶公主胞(páo袍,通“庖”)人臣董偃昧死再拜谒。’”

【例句】:

南朝梁·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绿帻文照耀,紫燕光陆离。” 南朝陈·徐陵《长安道》:“韩康卖良药,董偃鬻明珠。” 唐·李白《古风》之8:“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唐·刘禹锡《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旧院作》:“武帝曾驻跸,亲问主人翁。” 唐·李商隐《井泥四十韵》:“帝问主人翁,有自卖珠儿”。 唐·吴融《赠李长史歌》:“卖珠曾被武帝问,熏香不怕贾公知。” 清·黄景仁《春风怨》:“绛绡弟子平阳家,绿帻厨人馆陶第。”


【典源】《汉书·东方朔传》:“初,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堂邑侯陈午尚之。午死,主寡居,年五十余矣,近幸董偃。始偃与母以卖珠为事,偃年十三,随母出入主家。左右言其姣好,主召见,曰:‘吾为母养之。’因留第中,教书计相马御射,颇读传记。至年十八而冠,出则执辔,入则侍内。为人温柔爱人,以主故,诸公接之,名称城中,号曰董君。”“上临山林,主自执宰敝膝,道入登阶就坐。坐未定,上曰:‘愿谒主人翁。’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顿首谢曰:‘妾无状,负陛下,身当伏诛。陛下不致之法,顿首死罪。’有诏谢。主簪履起, 之东箱自引董君。董君绿帻傅��,随主前,伏殿下。主乃赞:“馆陶公主胞(庖) 人臣偃昧死再拜谒。’因叩头谢,上为之起。有诏赐衣冠上。偃起,走就衣冠。主自奉食进觞。当是时,董君见尊不名,称为‘主人翁’,饮大驩乐。”

【今译】 汉武帝姑母馆陶公主寡居,年五十余岁,爱幸董偃。原先董偃与他母亲以卖珍珠为生,十三岁时随母进出馆陶公主家。馆陶公主见董长得俊秀,将其留在府中,让人教他各种技艺、读书,与公主形影不离。因为他受公主宠幸,王公显贵都与其交游,名气很大,称为董君。后来武帝去馆陶公主家,公主殷勤迎接,武帝说:“我想见见主人翁。”公主连忙取下首饰,叩头请罪,说:“我做了脸面无光的事,实在有死罪。”武帝赦免了。公主亲自去东厢将董偃带上来,董偃戴着侍役的绿头巾,做厨子的打扮,伏在殿下,公主引见说:“馆陶公主厨人董偃冒死拜谒。”董偃叩头谢罪,武帝让他起来,叫他穿好衣冠上坐。公主亲自端菜递酒。武帝不叫董偃的名字,称他主人翁,饮宴十分欢乐。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王公官宦家的男性内宠; 或借指帝王亲近的内臣。

【典形】 董偃鬻珠、绿帻厨人、卖珠儿、卖珠轻薄儿、主人翁、谒董君、冠绿帻。

【示例】

〔董偃鬻珠〕 南朝陈·徐陵《长安道》:“韩康卖良药,董偃鬻明珠。”

〔绿情厨人〕 清·黄景仁 《春风怨》:“绛绡弟子平阳家,绿帻厨人馆陶第。”

〔卖珠儿〕唐·李商隐《井泥》:“帝问主人翁,有自卖珠儿。”

〔卖珠轻薄儿〕 唐·李白 《古风》之八:“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日暮醉酒归,自马骄且驰。”

〔主人翁〕 唐·刘禹锡《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旧院作》:“武皇曾驻跸,亲问主人翁。”


猜你喜欢

  • 帝师之略

    同“黄石略”。唐骆宾王《上司列太常伯启》诗:“道叶神交,黄石授帝师之略;德由天纵,白云降王辅之精。”

  • 五噫处士

    源见“五噫歌”。借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宋苏轼《和邵同年戏赠贾收》诗之二:“五噫处士大穷约,三赋先生多诞夸。”

  • 使星入蜀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郃传》:“和帝继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至各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接待宾客的馆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

  • 不利于孺子

    孺子:小孩。 表示对少年儿童不怀好意,甚或阴谋加害。语出《书.金滕》:“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公:指周公。孺子:指成王。)《红楼梦》九回:“一个叫‘香怜’,一

  • 锥股

    同“悬梁刺股”。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夫学业在勤,故有锥股自厉,志于文也。”【词语锥股】   汉语大词典:锥股

  • 多藏厚亡

    储藏得越多,损失也越大。《老子》第十四章:“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后汉书.折象传》:“感多藏厚亡之义,乃散金帛资产,周施亲疏。”其他 厚,大。亡,失。指货财储藏得多,往往会招致很大的损失。语本

  • 阳台一片云

    源见“巫山云雨”。喻指所欢爱的人。唐骆宾王《忆蜀地佳人》诗:“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

  • 久假不归

    《孟子.尽心上》:“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孟子认为,尧舜是本着天性自然施行仁义的,商汤和周武王是修身养性勉力施行仁义的,至于五霸,只是假借仁义作幌子,以

  • 天上召

    源见“玉楼受召”。婉称文人逝世。宋欧阳修《吊黄学士三首》之二:“共疑天上召,更欲水边招。”

  • 拔葵去织

    东汉.班固撰《汉书.董仲舒传》:“故公仪子(名休)相鲁,之其家见织帛,怒而出其妻,食于舍而茹葵,愠而拔其葵,曰:‘吾己食禄,又夺园夫红女利虖(呼)!’”葵,即冬葵,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蔬菜。公仪子身为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