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管宁栖辽海

管宁栖辽海

三国志.管宁传》:“天下大乱,〔管宁〕闻公孙度令行於海外,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裴松之注引晋傅玄傅子》:“宁往见度,语惟经典,不及世事。还乃因山为庐,凿坏为室。越海避难者,皆来就之而居,旬月而成邑。”后用为守节隐居之典,明 陈宗之《汉道》诗:“管宁栖辽海,田畴隐无终。”


【典源】《三国志·魏书·管宁传》:“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天下大乱,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邴) 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侯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中国少安,客人皆还,唯宁晏然若将终焉。黄初四年,诏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徒华歆荐宁。文帝即位,征宁,遂将家属浮海还郡。”“自黄初至于青龙,征命相仍,常以八月赐牛酒。诏书问青州刺史程喜:‘宁为守节高乎? 审老疾尪(wang) 顿邪?’喜上言:‘……宁常著皂帽、布襦袴、布裙,随时单复,出入闺庭,能自任杖,不须扶持。……臣揆宁前后辞让之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裴松之注引《傅子》曰:“宁在辽东,积三十七年乃归。”

【今译】 汉末管宁字幼安,时值天下战乱,闻知公孙度在辽东一带治理,地方较平靖,于是前往辽东,不居馆舍而住在山谷间,独居郡北,表示不再迁徙。等到中原较为平定,别的避难者都纷纷返回,只有管宁想在那终老一生。魏文帝黄初四年,司徒华歆推荐管宁,文帝下诏征召他,管宁才带家属渡海还郡,前后在辽东住了三十七年。管宁归乡之后,仍不肯应征,常戴皂帽,穿布裤布裙,自己行走。一直隐居,老死于家中。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离家漂泊; 或指淡泊守节隐居。

【典形】 布襦裙、短衣皂帽、管宁船、管宁传皂帽、管宁栖辽海、管宁投老、辽东帽、幼安船、幼安漂泊、皂帽、白襦、皂帽辽东客、白襦裙、辽东管幼安、辽东漂泊、老辽东。

【示例】

〔布襦裙〕 宋·陆游《祠禄满不敢复请作口号》:“犹幸此身强健在,乡邻争看布襦裙。”

〔短衣皂帽〕 明·陈子龙《岁晏仿子美同谷七歌》之一:“短衣皂帽依荒草,卖饼吹箫杂佣保。”

〔管宁船〕 清·吴伟业《座主李太虚师以燕都间道北归》:“还家苏武节,浮海管宁船。”

〔管宁传皂帽〕 清·徐乾学《怀友人远戌》:“千载管宁传皂帽,难从辽海问生涯。”

〔管宁栖辽海〕 明 · 陈宗之 《汉道》:“管宁栖辽海,田畴隐无终。”

〔管宁投老〕 宋·苏轼《海南人不作寒食》:“管宁投老终归去,王式当年本不来。”

〔辽东帽〕 宋·文天祥《正气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幼安船〕 清·唐孙华《再哭蔗庵公》:“流离亭伯路,飘泊幼安船。”

〔幼安漂泊〕 清·赵执信《泛海言怀》:“幼安漂泊久,谢傅襟情在。”

〔皂帽〕 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扁舟不独如张翰,皂帽还应似管宁。”


猜你喜欢

  • 韩家五鬼

    唐韩愈《送穷文》:“穷鬼有五,其名曰: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后用为厄运、困境的典故。宋蒋捷《贺新郎.乡士以狂得罪赋此饯行》词:“据我看来何所以,一似韩

  • 灾梨祸枣

    梨、枣:指梨木和枣木,旧时多用以雕版印书。使梨木和枣木遭灾。形容滥印无用的书。清.赵翼《题袁子才〈小仓山房集〉》:“灾梨祸枣知何限,此集人间独不祧(tiāo)。”(不祧:不可废。) 也作【祸枣灾梨】。

  • 名标雁塔

    源见“雁塔题名”。谓考中进士。明 刘兑《娇红记》:“全不问身跳龙门,名标雁塔。”

  • 连篇累幅

    同“连篇累牍”。《野叟曝言》第八三回:“伧父极力铺张,连篇累幅,无此气势者,由于笔之钝故也。”清 汤斌《江南镇江府海防同知冉渠吴公墓志铭》:“偶尔撰述,信笔抒写,连篇累幅。”见“连篇累牍”。《野叟曝言

  • 胥涛

    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伍子胥因忠谏含冤而死,尸投

  • 豪侠窟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然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家有盗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秦始皇吞并六国后,把六国的豪侠都集聚到蜀地去。后遂用为咏蜀地之典。唐.

  • 前席

    《史记.商君列传》载:战国时,魏惠王不听宰相公叔痤(痤,或作座)的推荐,不用商鞅。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在国内求贤,便通过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引荐,见到秦孝公。商鞅先以帝道与王道向孝公陈说,孝公不听。

  • 无声无臭

    见〔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并列 臭,气味。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原指天道难以被人所感知,后比喻默默无闻,对外界毫无影响。语出《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严复《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

  • 织女

    源见“牛郎织女”。本指织女星,后演化为神话人物。《史记.天官书》:“织女,天女孙也。”《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真人……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织女,天地之间何足以留其志!”【词语织女】   汉语大

  • 正平怀刺

    同“祢衡怀刺”。清赵翼《廉船老友不见三十年矣兹来晤扬州斐然有作》诗之二:“敬礼定文期后世,正平怀刺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