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移孝为忠

移孝为忠

谓将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孝经.广扬名》:“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唐.张说《郑国夫人神道碑奉敕撰》:“传云:去食存信,信而有征。经云:移孝为忠,孝则不匮。”明.朱浙《代洪西淙作赞》:“福缘善庆,贻尔子孙,子孙移孝为忠,承家报国。”亦作“移孝作忠”。元.杨维桢《叶山人省亲序》:“移孝作忠,为大明名臣。吾有望于山人,山人以吾言勉之。”


兼语 将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王。语本《孝经·广扬名》:“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唐·张说《郑国夫人神道碑奉敕撰》:经云:“~,孝则不匮。”△旧作褒义。封建时代作为处理孝与忠的关系的准则。→忠孝双全 忠孝两全。也作“移孝作忠”。


【词语移孝为忠】  成语:移孝为忠汉语词典:移孝为忠

猜你喜欢

  • 八音遏密

    《书.舜典》:“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谓尧死,天下举哀,停止作乐。后以“八音遏密”指国君或国家元首去世。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明年冬,鼎湖弓剑竟弃臣民,八音遏密矣。”柳亚

  • 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夷:古代指东方或西南方少数民族。狄:古代指北方少数民族。 向东方进军,西方国家的百姓不高兴;向南方进军,北方国家的百姓不高兴。 古代形容仁义之师深受四方百姓欢迎。语出《孟子.梁惠王下》:“《书》曰

  • 悖入悖出

    《礼.大学》:“贷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后因称财物获得不以正道,又被人巧夺或浪费以尽者为悖入悖出。并列 收入不正者,一定受到不正当的损失。也指胡乱得到的钱,又胡乱地花去。语本《礼记·大学》:“言悖而出

  • 二仪

    三国魏.曹植《曹植集》卷三《惟汉行》:“太极定二仪,清浊始以行。”晋.范宁《春秋.榖梁传》序:“该二仪之化育。”唐.杨士勋疏:“二仪,谓天地。”二仪,是指称天和地。后延用为代称天地之典。唐.刘禹锡《奉

  • 景升牛

    《晋书.桓温传》:“温作色谓四座曰:‘颇闻刘景升有千斤大牛,噉芻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魏武入荆州,以享军士。’”刘表有千斤大牛,吃料豆很多,却没有气力,负重致远,还不如一头瘦弱的母牛。

  • 马癖

    《晋书.王浑传》附《王济传》:“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障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渡。故杜预谓济有马癖。”又卷三十四《杜预传》:“时王济解相马,又甚爱之,而和峤颇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我国南北朝时期,据有江南地区、建都于建康(即今南京市)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四百八十寺:南朝几代的统治者,大都信奉佛教,他们在江南大兴寺宇。据《南史.郭祖深传》记载,“都下佛寺,五百余

  • 口有同嗜

    见“口之于味,有同嗜焉”。《五杂俎·人部三》:“~,常语也。”【词语口有同嗜】  成语:口有同嗜汉语大词典:口有同嗜

  • 函谷无泥

    源见“泥封函谷”。犹言无泥封之固,谓难以固守。南朝 陈徐陵《劝进梁元帝表》:“洛阳未复,函谷无泥。旋驾金陵,方膺天眷。”

  • 蝣羽

    源见“蜉蝣羽”。指奢侈的服饰。明林志《漫士高先生墓铭》:“鸿仪冥冥,蝣羽楚楚。”【词语蝣羽】   汉语大词典:蝣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