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大功。《史记.项羽本纪》:“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听细说:听信小人之言。并
源见“朱云折槛”。借指触犯权奸。宋陆游《寄子虡》诗:“平生胆力薄,不敢犯张禹。”
意谓墨守旧规陈法。宋代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袭故,惴惴焉不免于天下。”并列 墨守陈法常规。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贬义。描写守旧之语。→奉行故事
同“相濡以沫”。清曾国藩《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嘘枯养瘠,相濡以泽。”见“相濡以沫”。清·曾国藩《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嘘枯养瘠,~。”【词语相濡以泽】 成语:相濡以泽汉语大词典:相濡以
见〔日间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同“商山四皓”。颜,通“厓”,山边。唐王逢《奉题执礼和台平章丹山隐玉峰石》:“殷曾求傅说,汉亦聘商颜。”【词语商颜】 汉语大词典:商颜
《尚书.太甲中》(卷二):“王(太甲)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huàn逃脱),’”商王太甲无道,贤相伊尹将他放逐,三年后太甲
《旧五代史.乐志下》:“自安史乱离,咸秦荡覆。崇牙树羽之器,扫地无余;戛击搏拊之工,穷年不翤。”意谓安史之乱京城长安陷入贼手,宫中珍物宝器尽被掠取,像扫地一样,毫无存留。略同于扫地以尽。《宣和画谱.山
同“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柳亚子《痛哭》诗之五:“如何满地渔翁日,鹬蚌争持死不甘。”
相传三国魏曹操死后怕人掘己墓,筑有七十二个疑冢。元代陶宗仪《辍耕录.疑冢》:“曹操疑冢七十二,在漳河上。宋俞应符有诗题之曰:‘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余机到丘垄。人言疑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