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礼多人不怪

礼多人不怪

礼:礼貌。 遇事讲究礼貌,是不会被人责怪的。语出《文明小史》二回:“我今日的一番举动,岂不成了蛇足么?好在礼多人不怪,现在里头尚且十分迁就他们,何况我呢?”《官场现形记》三一回:“他们做京官的是不好得罪的。横竖‘礼多人不怪’,多作两个揖算得什么!”赵化南《“送礼”费思量》(《长江日报》1993年2月14日)。“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这个‘礼’,是待人接物要有礼貌,如果解释为礼品,那就未必是什么好事。”


其他 对人多行礼仪,别人不会责怪。[例]你也甭管他高不高兴,反正~,你嘴巴甜一点就行了。△用于待人接物方面。→礼无不答 ↔礼奢宁俭


【词语礼多人不怪】  成语:礼多人不怪汉语词典:礼多人不怪

猜你喜欢

  • 鲁阳指日

    同“鲁阳挥戈”。清 吾庐儒《京华慷慨竹枝词.电灯》:“大地茫茫日暮时,鲁阳指日日仍驰。”【词语鲁阳指日】  成语:鲁阳指日汉语大词典:鲁阳指日

  • 金钗十二

    比喻达官显贵人家妻妾之众。元无名氏《中吕·喜春来》曲: “伤心白发三千丈,过眼金钗十二行。 ” ●《玉台新咏·歌词》之二: “河中之水向东二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头上金钗十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金钗

  • 有待

    庄子寓言中说列子能乘风而行,无往不顺。但他虽免步行,“犹有所待”,即必须待风才能成行。庄子认为“圣人”、“神人”都是“有待”的,只有“至人”才无须有待于外物之助。《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

  • 四子讲习

    《文选》卷五十一汉.王子渊(褒)《四子讲德论序》:“褒既为益州刺史,王襄作《中和乐职宣布》之诗,又作传,名曰《四子讲德》,以明其意焉。”汉.王褒《四子讲德论》中,借微斯文子、虚仪夫子、浮游先生和陈丘子

  • 池塘春草

    源见“梦惠连”。形容春意盎然,生机蓬勃。金元好问《论诗》诗之二九:“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典源】 南朝梁·钟嵘《诗品》:“《谢氏家录》云: 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

  • 鸡栖

    《诗.王风.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后以“鸡栖”形容矮小简陋的房舍或坐车等。《后汉书.陈蕃传》:“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如风朱伯厚。”宋苏轼《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诗:“荒凉海

  • 子高琼姬

    宋.苏东坡《芙蓉城.序》:“世传王迥子高,与仙人周瑶英游芙蓉城。元丰元年三月,余始识子高,问之信然。乃作此诗,极其情而归之正,亦变风止乎礼义之意也。”宋代赵彦衡《云麓漫钞》:“王迥,字子高,族弟子立,

  • 陈惊座

    《汉书.陈遵传》:“〔陈遵,字孟公〕所到,衣冠怀之,唯恐在后。时列侯有与遵同姓字者,每至人门,曰陈孟公,坐中莫不震动,既至而非,因号其人曰‘陈惊座’云。”后用以借指名震于时的名士或徒具虚名之人。宋苏轼

  •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胆量要大,心思要细密;智谋要圆通,行为要端正。语出《淮南子.主术训》:“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后引用多作〔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旧唐书.方伎传.孙思邈》:“(

  • 归正丘首

    源见“狐死首丘”。谓死在故乡或归葬故乡。明宋濂《故检校孔君权厝志》:“吾出千万死至此,吾意能归正丘首,岂知死于道路。”见“狐死首丘”。明·宋濂《故检校孔君权厝志》:“吾出千万死至此,吾意能~,岂知死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