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睚眦之怨必报

睚眦之怨必报

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怒目而视,借指极小的怨恨)之怨必报。”

别人发怒时对自己瞪一下眼,这样一个极小的怨恨也一定要报复。后因以“睚眦‘之怨’必报”用为形容心胸狭小,报复心强的典故。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假虎威古玩流殃》:“平日与他有恩的,怕认了形他短处,置之不闻;平日与他有怨的,一遇着下石设井,睚眦必报。”


猜你喜欢

  • 寅清

    《书.舜典》:“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后世多以“寅清”为官吏箴戒之辞,谓言行敬谨,持心清正。宋杨万里《樱桃》诗:“天上荐新旧分赐,儿童犹解忆寅清。”明李东阳《送董礼部尚矩还南京》诗:“谁言省署寅清地,

  • 畏首畏尾

    瞻前顾后,疑虑多端的怯弱状态。《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淮南子.说林训》:“畏首畏尾,身凡有几?”高诱注:“畏始畏终,中身不畏,凡有几何?言常畏也。”并列 前也怕

  • 圯上老人

    源见“圯桥进履”。指授张良兵法的圯上老父黄石公。宋苏轼《留侯论》:“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也。”【词语圯上老人】  成语:圯上老

  • 先声夺人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后因以“先声夺人”谓先张扬声威以挫敌之士气。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三:“今中国欲大举以灭交趾,兵法有先声夺人之心,不若先举兵入寇。

  • 乞巧穿针

    源见“乞巧”。指妇女佳节乐事。元乔吉《金钱记》二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词语乞巧穿针】  成语:乞巧穿针

  • 云稼

    三国 魏李康《运命论》:“褰裳而涉汶阳之丘,则天下之稼如云矣。”后以“云稼”形容茂盛的庄稼。唐黄滔《绛州郑尚书》诗:“旌旗日日展东风,云稼连山雪刃空。”【词语云稼】   汉语大词典:云稼

  • 譬如积薪,后来者居上

    好比堆积柴火,后搬来的反而堆在上面。 原比喻圣人遇事谦退,反而总处于优越地位。 后多用以称赞后来的胜过先前的。语出《文子.上德》:“故圣人虚无因循,常后而不先,譬如积薪燎,后者处上。”《史记.汲郑

  • 然藜太乙

    同“青藜太乙”。清黄景仁《元夜独登天桥酒楼醉歌》:“然藜太乙游傍谁?吃齑宰相何人哉?”

  • 穷途泣

    同“穷途恸哭”。宋苏轼《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之九:“临分亦泫然,不为穷途泣。”

  • 授衣月

    源见“授衣”。指农历九月。宋陆游《立冬日作》诗:“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词语授衣月】   汉语大词典:授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