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相如睨柱

相如睨柱

睨(nì泥):斜着眼睛看。此典指蔺(lìn躏)相如斜眼看着柱子,准备将自己的人头与玉璧一起在殿柱上撞个粉碎!后以此典比喻大义凛然,不畏强权的气概。当蔺相如献上玉璧,秦昭王没有给赵国城池来作交换之意,就机智地说玉璧有小斑点,秦昭王把玉璧给他。蔺相如捧着玉璧,气愤得头发直竖,冲顶起了帽子,对秦昭王说:“大王想得到这块玉璧,派人送信给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国力强大,想用一句空话就把玉璧要过去,交换给我们的城池恐怕得不到’。大家商议不想把玉璧给秦国。我认为老百姓之间交往,还不肯互相欺骗,何况堂堂大国呢!而且因为一块玉璧缘故,惹得强大秦国不高兴,这是不应当的。于是赵惠文王就斋戒五天,让我捧着玉璧,他在朝堂上叩拜,送出国书。为什么这样做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表示敬意哩。今天,我来到贵国,大王在一般宫殿里接见我,态度傲慢,不讲究礼节;得到玉璧以后,递给妃嫔观看,有意耍笑捉弄我。我看大王没有诚意将城池交换给赵国,所以我又把玉璧收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今天,我的人头与宝玉将一起在殿柱上撞个粉碎!”蔺相如紧握玉璧,斜看殿柱,要向殿柱撞去。秦昭王恐怕蔺相如真的撞碎,连忙道歉,不敢强夺,并表示斋戒五天,再正式交割,让蔺相如在宾馆住下。蔺相如考虑秦昭王仍会恃强要去玉璧,违背诺言不交换给予赵国城池,便让他的随从改换衣服,带着玉璧完整无缺地返回赵国。”此典又作“睨楹”、“睨柱”、“回赵璧”、“先生令赵重”、“赵璧全”、“睨柱吞嬴”、“头碎柱”、“相如璧”、“抱璧还”。

【出典】:

史记》卷81《廉颇蔺相如列传》2440页:“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依仗)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古代平民穿麻布、葛布,因此称平民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触犯)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沐浴、更衣、独宿、戒酒、戒荤等,表示虔诚和重视)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国书)于庭(通“廷”,国君听政之朝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guàn贯,一般宫殿),礼节甚倨(jù据,傲慢)、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例句】:

晋·潘岳《西征赋》:“想赵使之抱璧,浏睨楹以抗愤。”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庾信《拟连珠》:“是以曹刿登坛,汶阳之田遽反;相如睨柱,连城之璧更还。” 宋·张元干《挽李文然明再次前韵》:“睨柱倘能回赵璧,思鲈安用过吴侬?” 宋·范成大《送洪内翰使虏》:“正倚先生令赵重,宁容骄子诧胡强。” 范成大《复以蟾砚归龚养正》:“郑环信美非吾宝,赵璧犹全任汝归。” 宋·文天祥《大江东去·驿中言别友人》:“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金·元好问《四哀诗·王仲泽》:“壮志相如头碎柱,赤心嵇绍血沾衣。” 元·王逢《秋感六首》之三:“连城不换相如璧,百结何妨子夏衣。” 清·王夫之《读指南集》:“绛节生须抱璧还,降笺谁捧尺封闲?”


【典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 (wei) 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及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ni) 柱,欲以击柱。……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今译】 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地有名的和氏璧。秦昭王闻知,给赵王写信,想以十五座城来换璧。赵国商议未定,要找一个能出使秦国的人,也找不到。宦者令缪贤说:“我有个门客蔺相如可以去。’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要以十五城换我的璧,可以吗?”相如说:“秦强赵弱,不能不给!”赵王问:“谁可去出使?”相如说:“如果大王真没人的话,我愿意去。城归赵国就将璧留下,如城不给,我将璧原封不动地带回。”赵王即派蔺相如捧璧西入秦国。至秦后,相如将璧献给秦王。秦王大喜,交给侍姬及臣子们传看,大家都欢呼万岁。相如见秦王没有诚意,就说:“璧上有疵点,让我给您指出来。”秦王将璧交给相如,相如拿着璧退后,倚着殿柱,盛怒使头发都竖了起来。对秦王说:“我来后见到的种种迹象,表明您没诚意将城交给赵国,所以我将璧要回。大王如果逼迫我,我的头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斜眼看着柱子,准备要撞。秦王恐怕他真的撞,连忙道歉,不敢强夺,并表示斋戒五天,再正式交割,让相如在宾馆住下。相如考虑秦王尽管斋戒,一定仍会负约不给赵城,便让其随从改换衣服,带着璧从小道返回赵国。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大义凛然、不惧强权的气慨; 或用以表示事物完好归还。

【典形】 抱璧还、冲冠发、回赵璧、睨楹、睨柱、睨柱吞嬴、怒发冲冠、头碎柱、完璧全归,先生令赵重、相如璧、相如睨柱、赵璧全、指图睨柱、全赵璧、能回赵璧、入贡全璧、璧终全、酬赵璧、秦璧归、回赵璧、头碎璧。

【示例】

〔抱璧还〕 清·王夫之 《读指南集》:“绛节生须抱璧还,降笺谁捧尺封闲?”

〔冲冠发〕 明·吴易《满江红》:“到而今,薪胆向谁论,冲冠发。”

〔回赵璧〕 宋·张元干《挽李文然明再次前韵》:“睨柱倘能回赵璧,思鲈安用过吴侬?”

〔睨楹〕 晋·潘岳《西征赋》:“想赵使之抱璧,浏睨楹以抗愤。”

〔睨柱〕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 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睨柱吞嬴〕 宋·文天祥《大江东去·驿中言别友人》:“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怒发冲冠〕 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头碎柱〕 金·元好问《四哀诗·王仲泽》:“壮志相如头碎柱,赤心嵇绍血沾衣。”

〔完璧全归〕 清·黄景仁《送客甫归里》:“脱囊生赠吴三尺,完璧全归赵百城。”

〔先生令赵重〕 宋·范成大《送洪内翰使虏》:“正倚先生令赵重,宁容骄子诧胡强。”

〔相如璧〕 元·王逢《秋感六首》之三:“连城不换相如璧,百结何妨子夏衣。”

〔相如睨柱〕 北周·庾信《拟连珠》:“是以曹刿登坛,汶阳之田遽反;相如睨柱,连城之璧更还。”

〔赵璧全〕 宋·范成大《复以蟾砚归龚养正》:“郑环信美非吾宝,赵璧犹全任汝归。”

〔指图睨柱〕 宋·苏轼《张近几仲有龙尾子砚》:“君不见秦赵城易璧,指图睨柱相矜夸。”


猜你喜欢

  • 轼庐

    《吕氏春秋.期贤》:“魏文侯(战国时魏国的建立者,名斯,)过段干木(战国时芮城人,他清贫守道,不肯出仕,受到魏文侯的尊敬)之闾(闾,里巷的大门。《文选》卷六引作‘庐’。)而轼之(凭轼致以敬礼。轼是古时

  • 水月观音

    《法华经.普门品》载: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其中作观水中月影状者称“水月观音”。后遂以“水月观音”称仪容清秀俊逸的人物。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蒋凝侍郎亦有人物,每到朝士家,人以为祥瑞

  • 正平摇笔

    源见“文不加点”。借指文思敏捷,运笔迅速。正平,祢衡字。清吴兆骞《同陈子展坐毡帐中话吴门旧游怆然作歌》:“独孤侧帽倾士女,正平摇笔凌王侯。”

  • 龙阳

    源见“龙阳泣鱼”。指男色。《红楼梦》九回:“〔薛蟠〕偶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说来上学。”【词语龙阳】   汉语大词典:龙阳

  • 投辖陈遵

    源见“陈遵投辖”。泛指好客的主人。清赵翼《刘檀桥编修六十寿》诗之二:“投辖陈遵无昼夜,吹笙子晋本神仙。”【词语投辖陈遵】  成语:投辖陈遵

  • 杨修捷对

    《后汉书.杨震传》附《杨修传》:“修字德祖,好学,有俊才,为丞相曹操主簿,用事曹氏……修又尝出行,筹操有问外事,乃逆为答记,勒守舍儿:‘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状,

  • 后浪催前浪

    见〔长江后浪催前浪〕。主谓 比喻新事物更替旧事物,不断发展。宋·文珦《过苕溪》诗:“只看~,当悟新人换旧人。”△褒义。多用于事物发展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后来居上。也作“后浪推前浪”。【词语后浪催

  • 舞倾市

    同“吴市倾”。唐李白《金乡薛少府厅画鹤赞》:“凝玩益古,俯察愈妍;舞疑倾市,听似闻弦。”

  • 乌鸟私亲

    同“乌鸟私情”。明张居正《谢准假日葬疏》:“顾臣昔者急切求归,只欲遂乌鸟私亲之念。”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秦岭:陕西南部山岭的总称。蓝关:在今陕西省商县西北。 云彩横在秦岭,不知道家乡何在,大雪拥塞蓝关,乘坐的马也裹足不前。 形容山川道阻,旅途环境险恶。 语出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