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夫之特
特:杰出。 一百人中数他杰出。 赞美杰出人才。语出《诗.秦风.黄鸟》:“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唐.张九龄《故韶州司马韦府君墓志铭》:“公迹不由径,必期乎直;学不为辨,每抑其华。志尚则然,风流自远。斯有万里之望,岂伊百夫之特。”宋.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特:杰出。 一百人中数他杰出。 赞美杰出人才。语出《诗.秦风.黄鸟》:“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唐.张九龄《故韶州司马韦府君墓志铭》:“公迹不由径,必期乎直;学不为辨,每抑其华。志尚则然,风流自远。斯有万里之望,岂伊百夫之特。”宋.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同“缺壶歌”。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见寄》:“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左传.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仲尼闻之,见于郯子
携手。袂:衣袖。晋朝潘岳《藉田赋》:“蹑侧肩,掎裳联袂。”唐代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诗:“联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亦作“连袂”。唐代刘禹锡《踏歌词》:“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词语联袂】
《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荷花)以为裳。”以芙蓉为裳,是诗人屈原表达自己的志趣高洁,不同流合污的品行,后遂用为象征人的志行高洁的典故。宋.黄庭坚《赣上食莲有感》诗:“安得同袍子,归制芙
同“三咽李螬”。宋苏轼《和陶饮酒诗》之十一:“三咽初有闻,一溉未濡槁。”【词语三咽】 汉语大词典:三咽
源见“掷地金声”。指写出绝妙文章。清李渔《赠丁药园仪部》诗:“身作令威人是鹤,才同司马赋为金。”
同“襦温袴暖”。宋毛滂《天香.饯钱塘太守内翰张公作》词:“碧瓦千家,少借襦袴余暖。”
《后汉书.冯异传》:“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及王郎起,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明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及至南宫,遇大风雨,
源见“獬豸冠”。指御史等执法官吏。唐司空曙《九日送人》诗:“送人冠獬豸,值节佩茱萸。”
源见“宁越之勤”。代指勤奋好学之士。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王曰:‘鞭挞宁越,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清钱谦益《送何士龙南归兼简卢紫房一百十韵》:“我欲师宁越,秉烛代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