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白面书生

白面书生

指年轻识浅,只会读书本而无实际经验的文弱书生。有时也泛指面容清秀的读书人。沈庆之(386-465年)南朝宋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字弘先,少时勇闻乡里,文帝、孝武帝时,多次镇压汉沔群蛮,削平统治集团内部的叛乱,官至太尉,封始兴郡公,后为前废帝所杀。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文帝刘义隆欲北向伐魏,沈庆之上书劝阻,不听,沈庆之再三固陈不可。当时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都在场,文帝便让他们反驳他。沈庆之说:“治国就像理家,农耕之事应当问农奴,纺织之事应当请教女婢。陛下如今打算讨伐别国,却和这些白面书生商量,怎么能成功呢。”

【出典】:

宋书》卷77《沈庆之传》1998、1999页:“其年,太祖将北讨,……庆之又固陈不可。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并在坐,上使湛之等难庆之,庆之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上大笑。”

【例句】:

明·徐复祚《投梭记·忠告》:“却是白面书生,恐其不谙韬略不谙兵。”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二出:“雪儿呵,偏则把白面书生奚落。”


偏正 原指年轻体弱的读书人。比喻缺乏经验或不懂事理的少年书生。唐晓玲《单教楼里的皮尔·卡丹们》:“还是当你的~郎吧。”△贬义。用于讥讽人。→白面儒冠 白面儒生 白面书郎↔赳赳武夫 一介武夫


【词语白面书生】  成语:白面书生汉语词典:白面书生

猜你喜欢

  • 斗酒彘肩

    参见“鸿门彘肩”。【典源】《史记·项羽本纪》:“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 星坼

    同“星坼中台”。唐温庭筠《题安丰里王相林亭》诗:“星坼悲元老,云归送墨仙。”

  • 桐乡置祠

    同“桐乡归葬”。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棠树勿剪,何如审像图形;桐乡置祠,岂比耳闻身及?”

  • 言不及义

    指说话无价值,没有涉及正经道理。这是孔子指责他的一些弟子言行不按周礼办事时说的话。他说,他们整天在一起不说一句正经话,又喜欢卖弄小聪明,对他们这样的人简直没办法。【出典】:《论语·卫灵公》:“子曰:‘

  • 凤凰于飞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翙,音huì,鸟飞行时翅羽搧动所发出的声音)。”又《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懿氏卜妻敬促,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

  • 菲葑

    同“葑菲”。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菲葑不弃,敝帚自珍。”【词语菲葑】   汉语大词典:菲葑

  • 抱布鼓诣雷门

    同“持布鼓过雷门”。唐李商隐《为举人献韩郎中琮启》:“捧爝火以干日御,动以光销;抱布鼓以诣雷门,忽然声寝。”

  • 杜邮之赐

    源见“杜邮之戮”。谓赐死。宋李纲《靖康传信录》下:“公坚卧不起,谗者益得以行其说,上且怒,将有杜邮之赐,奈何?”【词语杜邮之赐】  成语:杜邮之赐汉语大词典:杜邮之赐

  • 秦楼萧史

    旧题汉.刘向《列仙传.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吹箫〕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

  • 仰天大笑出门去

    形容为了建功立业,豪情满怀地离家出行。语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玉箫女再世玉环缘》:“(韦皋)自己背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