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髨
《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主人留髡( ㄎㄨㄣ kūn 坤)而送客。……当此之时,髡心最乐,能饭一石。”髡:淳于髡,战国时齐人。意谓送走其他客人而留淳于髨痛饮。旧称留客极饮尽欢为“留髡”。
《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主人留髡( ㄎㄨㄣ kūn 坤)而送客。……当此之时,髡心最乐,能饭一石。”髡:淳于髡,战国时齐人。意谓送走其他客人而留淳于髨痛饮。旧称留客极饮尽欢为“留髡”。
《后汉书.羊陟传》:羊陟字嗣祖,太山梁父人。拜侍御史,再迁冀州刺史。“帝嘉之,拜陟河南尹。计日受奉,常食干饭茹菜,禁制豪右,京师惮之。”东汉人羊陟,为官清正廉洁,任河南尹时,他按照实际工作日计日领受俸
《慎子.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钱熙祚校注:“粹,原作狐;依《意林》引此文改。《意林》皮作‘腋’。”后因以“集腋成裘”比喻积少成多。《儿女英雄传》三回:“如今
同“八斗才”。宋刘筠《代意》诗:“纵使多才如子建,只能援笔赋惊鸿。”
《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斥责人的语言。后因以“老而不死是为贼”用作责备老而无德者的典故。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我自今近七十,恰才得,方知道老而不死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道,此当指规律、事理)。”玉不经雕琢,不能成为器物;人不经过学习修养,不会成为有用之材。后因以“玉不琢,不成器”比喻必须经过锻炼培育,方能成就人才。汉
《诗.魏风.葛屦》:“要之襋之,好人服之。”高亨注:“要,读为腰,用为动词,即缝裙子的腰。襋,底襟,用为动词,即缝裙子的底襟。”后以“要襋”指好衣服。宋苏轼《闻公择过云龙张山人》诗:“山人乐此耳,寂寞
源见“濠上观鱼”。指纵情自然,别有会心的乐趣。明刘基《题仲山和尚群鱼图》诗:“濠梁之乐谁能写?袁蚁死后无画者。”
《晋书.魏舒传》;“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除渑池长,迁浚仪令,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晋.魏舒豁达有度量,一次
《礼记.丧大记》:“疾病……属纩以俟绝气。”东汉.郑玄注:“纩,今之新绵,易动摇,置口鼻之上,以为候。”纩,丝绵,因为质轻,遇轻微气流即动。古时以纩置病人口边,以检验是否还有呼吸。纩息定,指人已停止呼
箪:竹制食器。瓢:饮器。晏如:安然自得的样子。 穷得没吃没喝,还是安然自得。 形容人们安贫乐道。语出晋.陶潜《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宋史.朱熹传》:“家故贫,少依父友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