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意指只有经过困苦的磨炼,才能使意志坚强,促使事业成功;而饱食终日,则只能销磨意志,一事无成。孟子说,舜是由一个农夫而发迹的,傅说是从筑墙的苦役中被提拔的,胶鬲是从贩卖鱼盐的行列中被举荐上来的,孙叔敖是从海边僻远的地方被选用的,百里奚是从畜牧业主的奴隶中赎出来的。所以,上天将要把治国治民的重任加在那些人的肩头上,一定先要使他们遭受种种困难的折磨,使他们精神上遭到打击,筋骨劳累,肚肠饥饿,身无分文,百不如意,使他们意志受到磨炼,由此而增加他们平时所不能具有的能耐。一个人只有经过多次错误和失败的教训,然后才能改过自新,走上正路;只有经过艰苦的思想斗争和错综复杂的各种思虑,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只有在痛苦的磨炼过程中,表现为形容憔悴的颜色,发出悲歌慷慨的声音,然后才能得到人们的理解支持。一个国家如果内无知法之臣和能为国君左右手的士子,对外又缺乏敌人入侵的远虑,常常是要灭亡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悟出人为什么在忧患中能够得到生存,而在安逸快乐中却遭到毁灭的道理了。

【出典】:

孟子·告子》下;“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例句】:

宋·陆九渊《与苏宰书》:“屯难困顿者,乃所以成君子之美也。故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其他 忧愁祸患能磨炼人,使人奋发而活着;安逸快乐使人丧志堕情,沉迷昏庸而致死。语出《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儿女英雄传》30回:“又道是‘~’,古人何必无端的作此等危言,未必不有见于此。”△用于教育方面。


【词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汉语词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猜你喜欢

  • 高高在上

    原指上天有眼,洞察人间善恶。后则泛指身居高位而不察下情。周初群臣作诗规戒周成王说,警惕呀,警惕!老天爷无所不知,天命不易保有,不要说老天高高在上。万事万物都由他在升降。天天都在注视人间。我是个幼稚的小

  • 秋毫之末

    秋季时,兽类新长的细毛的尖端,喻极为微细的东西,《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朱熹集注:“秋毫之末,毛至秋而末锐,小而难见也。”舆薪:一车柴草。偏正 秋天动物新换的绒毛的末端,

  • 欧冶

    源见“欧冶剑”。借指铸剑工。唐裴夷直《观淬龙泉剑》诗:“欧冶将成器,风胡幸见逢。”明 王錂《春芜记.说剑》:“因此上向炉边欧冶,早成就匣里纯钩。”【词语欧冶】   汉语大词典:欧冶

  • 元规污

    同“元规尘”。清 曾习经《上巳同人集天宁寺饮石遗寓斋》诗:“庶屏元规污,来歌沧浪水。”

  • 漂母拯饥

    同“漂母饭”。明 邵璨《香囊记.酬恩》:“漂母拯饥,曾以千金之报;翳桑饿士,犹怀箪食之恩。”

  • 为虎作伥

    《太平广记》卷四三〇引唐裴铏《传奇.马拯》载:传说被虎吃掉的人,死后成为伥鬼,虎行求食,则为虎前导清道。后因以“为虎作伥”比喻做恶人的帮凶。孙中山《革命原起》:“适于其时,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伥,其反

  • 河阳鬓丝

    同“河阳衰鬓”。王葆桢《自杭归台取道海门有友征歌劝饮六潭老人同坐作此赠凤仙桂花韵仙红玉诸校书》诗之三:“欢场如梦梦如痴,镜里河阳鬓已丝。”

  •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能用心体会,无法用言语表达。语出清代刘大櫆《论文偶记》:“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其他 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言语表达交流。语本《庄子·天道》:“

  • 负公鼎

    源见“伊尹荷鼎自进”。谓任宰相之职。唐陈子昂《感遇》诗之二四:“高堂委金玉,微缕悬千钧。如何负公鼎,被夺笑时人。”【词语负公鼎】   汉语大词典:负公鼎

  • 决一胜负

    见“决一雌雄”。《说岳全传》47回:“岳爷道:‘……若不听我良言,只得与你~。’”【词语决一胜负】  成语:决一胜负汉语大词典:决一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