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甘雨随车

甘雨随车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引谢承《后汉书》:“百里嵩字景山,为徐州刺史,境旱,嵩出巡遽,甘雨辄澍。东海、祝其、合乡等三县父老诉曰:‘人等是公百姓,独不迂降?’回赴,雨随车而下。”意谓甘雨随公车而至,以解一境旱情。后因以“甘雨随车”用为称颂地方官施行德政的典故。唐.骆宾王《上兖州启》:“甘雨随车,云低轻重之盖;还珠合浦,波含远近之星。”


主谓 《太平御览》引谢承《后汉书》:“百里嵩字景山,为徐州刺史。境旱,嵩出巡处,遽甘雨辄澍。东海、祝其、合乡等三县父老诉曰:‘人等是公百姓,独不迂降。’回赴,雨随车而下,以解一境之旱。”后用“甘雨随车”称颂地方官施行德政。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云低轻重之盖,还珠合浦,波含远近之星。”△褒义。用于称颂吏治之语。


【典源】《太平御览》卷十引吴·谢承《后汉书》曰:“百里嵩字景山,为徐州刺史,境旱,嵩出巡遽,甘雨辄澍。东海、祝其、合乡等二县父老诉曰:‘人等是公百姓,独不迂降?’回赴,雨随车而下。”《后汉书·郑弘列传》注引吴·谢承《后汉书》曰:“弘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旧唐书·颜真卿传》:“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辨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

【今译】 后汉时百里嵩任徐州刺史,境内大旱,百里嵩出行巡视,甘雨随之而下,有三个县的父老上言:“我们也都是公的百姓,为什么不去我们那里?”于是回车巡视,雨又随车而降。后汉郑弘为地方官时,治政清平,天旱出巡,也随车下雨。唐代颜真卿任监察御史,五真地方有冤狱,很久不能平反,颜真卿去,辨清冤情,天正旱,立刻下雨,当地人称为“御史雨

【释义】 后以此典称颂地方官员等施行仁政,政绩卓著。

【典形】 按部雨、甘雨车行、甘雨随车、 决狱天雨、 灵雨随车、 随车甘雨、随车雨、随御史轩、停车待雨、行雨随轩、一车甘雨、雨随车、随车之泽、行车随春雨、千雨翟车、洗车雨。

【示例】

〔按部雨〕 清·汤斌《赠吴湖州》:“按部雨余香稻晚,课农花发晓云轻。”

〔甘雨车行〕 宋·柳永《永遇乐》:“甘雨车行,仁风扇动,雅称安黎庶。”

〔甘雨随车〕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甘雨随车,云低轻重之盖。”

〔决狱天雨〕 元·揭傒斯《故中宪大夫苏公志道哀词》:“决狱天乃雨,凶年化丰岁。”

〔灵雨随车〕 唐·柳宗元《韦使君黄黄祈雨见招》:“惠风仍偃草,灵雨会随车。”

〔随车雨〕 南朝梁·庾肩吾《从驾喜雨》:“复此随车雨,民知天可安。”

〔随御史轩〕 宋·苏轼《次韵詹适宣德》:“归去多情雨,应随御史轩。”

〔停车待雨〕 北周·庾信《周使持节大将军丘乃敦崇传》:“清不置水,明非举烛,乃是入境移风,非直停车待雨。”

〔行雨随轩〕 北周·庾信《周兖州刺史宇文公神道碑》:“岂直白石开渠,青盐换粟,祥云入境,行雨随轩而已哉。”

〔一车甘雨〕 唐·罗隐《送郑州严员外》:“满扇好风摇郑圃,一车甘雨别皇州。”

〔雨随车〕 金·元好问 《段志坚画龙》:“怪得堂堂髯御史,平生长有雨随车。”


【词语甘雨随车】  成语:甘雨随车汉语词典:甘雨随车

猜你喜欢

  • 爱香韩寿

    源见“贾女香”。泛指风流倜傥之人。宋向子諲《清平乐.崖桂盛开戏呈韩叔夏司谏》词:“而今老我芗林,世间百不关心。独喜爱香韩寿,能来同醉花阴。”

  • 牧竖之焚

    《汉书.刘向传》:“秦始皇帝葬于骊之阿……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橔。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几之间,外被项籍(即楚霸王项羽)之灾,内

  • 金人别汉

    同“铜人辞汉”。清赵翼《和友人洛阳怀古四首.芳林园》:“也如铜雀临漳起,遂使金人别汉来。”

  • 补亡书

    42` 同“补亡三箧”。闽徐夤《偶题》诗:“闲补亡书见废兴,偶然前古也填膺。”

  • 洗甲

    同“洗甲兵”。清陆以湉《冷庐杂识.疏表杰作》:“波澄海国,看王师洗甲而还。”【词语洗甲】   汉语大词典:洗甲

  • 楚王珍

    同“楚玉”。唐杜牧《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将归郊扉言怀兼别示亦蒙见赠》诗:“但寻陶令集,休献楚王珍。”

  • 巫山路

    同“巫山云雨”。五代冯延巳《鹊踏枝》词之七:“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巫山路。”

  • 义府刀

    源见“笑里藏刀”。喻有害而不易觉察的事物。宋陆游《十月四日夜记梦》诗:“森然义府刀,谁为叔度陂?”

  • 轩岐家

    源见“轩岐”。指医药家。明姚士粦《见只编》中:“余同县有轩 岐家李怡春者,凡贫病乞药,未尝责钱。”【词语轩岐家】   汉语大词典:轩岐家

  • 分庭抗礼

    抗,亦作“伉”,对等相当的意思,宾客和主人分别站在庭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也用以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平起平坐或互相对立。孔子曾与一渔父坐而论道,渔夫高谈阔论并对孔子进行批评,孔子却对其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