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王商止讹

王商止讹

讹(é鹅):错误,谣言。止讹:平息谣言。王商(?-前25年)字子威,涿郡蠡吾(今河北博野西南)人,迁居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其父王武是汉宣帝的舅父,王商袭爵为乐昌侯。成帝时,官左将军,后为丞相。后为大将军王凤陷害,免相后呕血而死。建始三年(前30年)秋天,京城长安百姓们无故相惊扰,传说洪水将要淹没长安,百姓惊恐逃避,人们互相在奔跑中践踏,老人和孩子们发出哭号声,长安一片混乱。汉成帝亲自来到前殿,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大将军王凤轻信谣言,提出:请太后、皇上和后妃转移到船上,让官吏百姓登上城楼来躲避洪水。群臣都同意王凤的说法。当时任左将军的王商却力排众议,认为这种传言毫无根据,不应让吏民登上城楼躲避,这样做只会使百姓更加惊恐不安。汉成帝采纳了王商的劝告。后来,长安城内秩序略见安定。事实证明,所谓发洪水的传言是谣传的。后以此为典,咏临危不惊,沉稳而有主见的大臣。

【出典】:

汉书》卷82《王商传》3369、3370页:“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徙杜陵。商父武,武兄无故,皆以宣帝舅封。无故为平昌侯,武为乐昌侯。”“父薨,商嗣为侯。……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例句】:

唐·李瀚《蒙求》:“桓潭非谶,王商止讹。” 元·脱脱《宋史·张咏传》:“止讹之术,在乎识断。”


猜你喜欢

  • 四愁诗

    源见“平子四愁”。指抒发忧郁情怀的诗篇。唐皇甫冉《刘方平西斋对雪》诗:“自然堪访戴,无复《四愁诗》。”【词语四愁诗】   汉语大词典:四愁诗

  • 魏公笏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唐 文宗皇帝谓宰相曰:‘太宗得魏徵,采拾阙遗,弼成圣政。今我得魏謩,于疑似之间,必极匡谏。虽不敢希及贞观之政,庶几处无过之地。今授謩右补阙,委舍人善为之词。’又问謩曰:‘卿

  • 传柑

    宋.苏轼《苏轼诗集》三六《上元侍饮楼上》之三:“归来一点残灯在,犹有传柑遗细君。”自注:“侍饮楼上,则贵戚争以黄柑遗近臣,谓之传柑。”细君,指妻。北宋时,上元之夜,宫中宴请近臣,贵戚宫人常以黄柑相赠,

  • 柱触共工折

    源见“共工触柱”。借指灾难。清 朱祖谋《金缕曲.杂感》:“负壑藏舟寻常事,怕苍黄柱触共工折。”

  • 颊上添毫

    亦作“颊上三毛”。颊:面颊。毫:毫毛。面颊上加上三根毫毛,形容绘画、文章等作品描绘生动传神。顾恺之(事迹见前“布帆无恙”条)绘画特别讲求传神,每画一幅人物图象,有时好几年都不给画中人点上眼睛。人们问他

  • 齐大非耦

    《左传.桓公六年》:“齐侯(齐釐公)欲以文姜(齐釐公女,后嫁鲁桓公)妻郑大子忽(郑庄公之子,一作大子忽,《史记.郑世家》作太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同偶,即匹、配的意思),齐大

  • 金谷园

    《晋书.石崇传》:“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石崇《金谷园诗序》:“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

  • 横行匈奴中

    《史记.季布列传》:“单于尝为书嫚(轻慢)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樊哙所言率十万之师,横行匈奴国中,是为了惩罚匈奴、为吕后出气的话。后因用为咏勇

  • 半妆宫额

    源见“徐妃半面妆”。指女子美丽的面饰。宋辛弃疾《永遇乐.赋梅雪》词:“晓来楼上,对花临镜,学作半妆宫额。着意争妍,那知却有,人妒花颜色。”

  • 满身花影倩人扶

    倩( ㄑㄧㄥˋ qìng ):请求。 醉卧在月光下,满身花影,请人搀扶而起。 原形容人的醉态。语出唐.陆龟蒙《和袭美春夕酒醒》:“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