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三宿恋”。喻指凡俗之心。金李俊民《宿海会寺》诗之一:“佛堂光未放,桑下唤难回。”
东汉时洛阳为杀人者请托、开脱的一种非法集团。汉代王符《潜夫论.述赦》:“洛阳至有主谐合杀人者,谓之会任之家。受人十万,谢客数千。又重馈部吏,吏兴通奸,利入深重,幡党盘牙,请至贵戚宠臣,说听于上,谒行于
同“绕梁声”。清李渔《比目鱼.耳热》:“极口羡娇娃,绕梁音委实佳,娇姿端的难描画。”
同“杨朱泣歧路”。南朝 梁萧统《十二月启.中吕四月》:“临路他乡,非有阮籍之悲,诚有杨朱之泣。”亦指临歧感伤之泪。唐杜甫《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诗:“茫然阮籍途,更洒杨朱泣。”【词语杨朱泣】 汉语大
源见“红叶题诗”。谓女子春思闺怨。宋吴文英《齐天乐》词:“流红江上去远,翠尊曾共醉,云外别墅。”【词语流红】 汉语大词典:流红
同“覆酱瓿”。唐颜真卿《文殊帖》:“近作一《文殊师利菩萨碑》,但欲发扬主上圣意,盖不近文律耳。今奉呈,充盖酱之用,可乎?”【词语盖酱】 汉语大词典:盖酱
同“姜诗跃鲤”。清陈维崧《齐天乐.题松萱图为姜西溟母夫人寿》词:“肱被轻分,江鱼远致,长祝岁寒相保。”【词语江鱼远致】 汉语大词典:江鱼远致
古代苛刑之一,凡将烧余的灰丢在路上的,要处以黥刑。《史记.李斯列传》:“故商君之法,刑弃灰于道者。”张守节《正义》:“弃灰于道者,黥也。韩子曰:‘殷之法,弃灰于衢者刑,子贡以为重,问之。仲尼曰,弃灰于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秦末,韩信投刘邦不遇,遂离汉营。被
同“五色诏”。唐司空曙《酬张芬赦后见赠》诗:“紫凤朝衔五色书,阳春忽报网罗除。”【词语五色书】 汉语大词典:五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