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荐鹗”。孔融字文举。喻指受到识才者知遇。唐李端《酬晋侍御见寄》诗:“本求文举识,不在子真官。”
源见“哭秦庭”。指包胥乞求援兵,形容救国之情真切。康有为《住香港半月日本总理大臣招游》诗之二:“黎洲乞师曾到此,勃胥痛哭至于今。”
宋王应麟《小学绀珠.氏族》:“范致君、致明、致虚、致祥、致厚,相继登第,有五桂堂。”《宋史.窦仪传》载:宋窦禹钧之子仪、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尝赠诗美之云:“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旧称进
唐.杜甫《又示宗武》诗:“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晋书.谢玄传》:“玄少好佩紫罗香囊,安(谢安,是玄之叔父)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于此遂止。”紫罗囊,是
源见“渭城”。谓表现离别之情。宋赵彦端《阮郎归》词:“追间阔,数清明,不应歌渭城。”
同“飞鸿留爪”。清袁枚《重过玉山感旧》诗:“飞鸿踏雪痕难觅,司马题桥梦未忘。”主谓 比喻往事所留下的痕迹。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以? 应似~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樊:篱笆。这里用作动词,编篱笆的意思。圃:菜园。 折下柳条编篱护园。语出《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瞿瞿,是瞪眼怒视之貌。诗意是折下柳条编篱护园,反遭狂夫怒目而视。后因用以比喻好
同“毛子檄”。唐曹邺《送曾德迈归宁宜春》诗:“几府争驰毛义檄,一乡看待老莱衣。”【词语毛义檄】 汉语大词典:毛义檄
用硃笔在碑石上写字,以便石工镌刻。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蔡邕以熹平四年,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
《晋书.王育传》:“王育字伯春,京兆人也。少孤贫,为人傭牧羊,每过小学,必歔欷(音xūxī,亦作欷歔,叹气;抽噎声)流涕。时有暇,即折蒲学书,忘而失羊,为羊主所责,育将鬻(音yù,卖)己以偿之。同郡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