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牵裾

牵裾

三国志.魏书.辛毗传》:“帝(魏文帝曹丕)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时连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共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置)之谋议之官,安得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衣襟),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辛毗字),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帝遂徙其半。”

三国时魏人辛毗直言敢谏,刚直不阿。有一次魏文帝曹丕在蝗灾民饥的情况下,要从冀州向河南移民十万户。朝臣都认为不可行,但都不敢说话。只有辛毗,据理力争。曹丕不愿听他说,便起身入内,辛毗跟在后面拉住衣襟(牵裾)还一直和他说话。

后因以“牵裾”常比喻直臣苦谏。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诗:“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按:汉.扬雄投阁本因歆子刘棻事,为趁韵故改作刘歆。)


【词语牵裾】   汉语词典:牵裾

猜你喜欢

  • 江州司马青衫泪

    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鸣。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前小序:

  • 金谷数

    同“金谷酒数”。清钱谦益《三月三日泛舟即事十二韵》:“酒依金谷数,诗拟《丽人行》。”【词语金谷数】   汉语大词典:金谷数

  • 七德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晋.杜预注:“此武七德。”春秋时,楚王曾提出武功有七个方面的作用,被称为武之“七德”。后因用为称颂武功之典。

  • 桐乡遗惠

    源见“桐乡归葬”。称美地方官有惠于民。清唐孙华《哭曹九咸明府》诗之二:“桐乡遗惠在,尚说长官清。”

  • 刮目相待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畏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 见兔顾犬

    同“目兔顾犬”。梁启超《我政府之对俄政策》:“夫见兔顾犬,或未为晚,今能议及,岂不犹愈于已。”连动 看到了野兔就回头唤狗围捕。比喻事急当前能及时谋划对策。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 断籝积学

    源见“籯金一经”。籝,同“籯”。谓虽无余财而能勤学。唐黄滔《与卢员外启》:“伏以员外断籝积学,计斗负才,龟镜词林,梯航陆海,是故门骈郑市,俗垫郭巾,争俟栽培,互希丹饰。”

  • 封侯相

    源见“封侯万里”。谓生有封侯相貌。宋刘克庄《命拙》诗:“早知不是封侯相,蓑笠何因肯出村?”

  • 公孙避世

    《后汉书.公孙瓒传》:“是岁,瓒破禽刘虞,尽有幽州之地,猛志益盛。前此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蛎,唯有此中可避世。’瓒自为以易地当之,遂徙镇焉。”公孙瓒原想在赵北口割据称雄,但赵北口弹

  • 秦庭璧

    同“秦璧”。清李渔《奈何天.崖略》:“思量赚出秦庭璧,奈朱门,不收覆水,强偕鸳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