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不得其平则鸣
鸣:鸣叫。这里泛指有所抒发。 事物得不到原有的平静,就要有所抒发。 后多指人的遭遇不平就要发出声音表示不满或反抗。语出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清.昭槤《啸亭杂录》卷三:“朱白泉观察,原名友挂,今改名朱尔赓额。其与百制府书云:‘抑闻之,物不得其平则鸣,额之所遇,似不可谓得平矣!’”
鸣:鸣叫。这里泛指有所抒发。 事物得不到原有的平静,就要有所抒发。 后多指人的遭遇不平就要发出声音表示不满或反抗。语出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清.昭槤《啸亭杂录》卷三:“朱白泉观察,原名友挂,今改名朱尔赓额。其与百制府书云:‘抑闻之,物不得其平则鸣,额之所遇,似不可谓得平矣!’”
《三国志.朱建平传》:“初,颍川荀攸、钟繇相与亲善。攸先亡,子幼。繇经纪其门户,欲嫁其妾。与人书曰:‘吾与公达曾共使朱建平相,建平曰:“荀君虽少,然当以后事付钟君。”吾时啁之曰:“惟当嫁卿阿骛耳。”何
《左传.哀公二二年》:“冬,十一月,丁卯,越灭吴,请使吴王居甬东,辞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缢,越人以归。”鲁哀公二二年(公元前四七一年),越国灭亡了吴国,越国派人叫吴王夫差住到甬东去,夫差辞谢说
源见“毛遂自荐”。喻显耀才华,崭露头角。陈梨梦《毛郎曲》:“囊中脱颖便飞腾,直入青云最上层。”
同“穷途恸哭”。唐鲍溶《寓兴》诗:“那言阮家子,更作穷途恸。”
《汉书.金日䃅传》:“何罗(即莽何罗,时欲行刺汉武帝)褏(袖)白刃从东箱上,见日䃅,色变,走趋卧内欲入,行触宝瑟,僵。日䃅得抱何罗,因传曰:‘莽何罗反!’……日䃅捽胡投何罗殿下,得禽缚之。”后因以“触
源见“酒浇垒块”。指借酒消愁。宋苏轼《赠何道士》诗:“问疾来三客,浇愁有半瓶。”【词语浇愁】 汉语大词典:浇愁
《后汉书.张楷传》:“〔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关西人裴优亦能为三里雾,自以不如楷,从学之,楷避不肯见。”三里雾,亦即浓雾,令人迷而不见的氛围环境,后用以借指道术。唐.李商隐《圣女祠》诗:“无质易
古代音乐理论,常以十二音律与十二月相配,称“月律”。《后汉书.孝顺帝纪》:“作乐器,随月律。”李贤注:“子为黄钟,律长九寸,声有轻重长短,度量皆出黄钟。随月律,谓《月令》正月律中太簇,二月律中夹钟,三
同“凤鸣”。明无名氏《四贤记.义劝》:“振振麟趾,噰噰凤喈,纶音不断恩光大。”【词语凤喈】 汉语大词典:凤喈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黄河。洛,洛水。河图洛书,是儒家关于《周易》卦形来源、《尚书.洪范》“九畴”创作过程的传说。据汉儒孔安国、刘歆等人解说:伏羲时有龙马出于黄河,马背有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