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物不平则鸣

物不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鸣:发出声响,指有所抒发或表示。“物不平则鸣”,意谓事物碰到不平就会发出声响。后以之比喻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必奋起叫喊或有所申诉陈述,发出不满的呼声。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怨不得芳官!自古说:‘物不平则鸣’。他失亲少眷的在这里,没人照看;赚了他的钱,又作践他!如何怪得!”


主谓 物受不平则要叫喊。比喻人遇有不公平的事就会提出意见和要求。语出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太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红楼梦》58回:“怨不得芳官! 自古说:‘物不平则鸣。’他失亲少眷的在这里,没人照看,赚了他的钱,又作践他! 如何怪得!”△多用来描写对不平等的事发表看法。也作“不平而鸣”。


【词语物不平则鸣】  成语:物不平则鸣汉语词典:物不平则鸣

猜你喜欢

  • 渡江之桔

    《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为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春秋时,齐相晏婴出使楚国,他借桔子

  •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累( ㄌㄟˇ lěi ):堆积。 九层的高台,从一堆泥土筑起。 比喻远大事业是由点滴积累完成的。语出《老子》六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云笈七签》卷

  • 碧鸡

    源见“金马碧鸡”。借指蜀地风物。唐刘禹锡《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诗:“王城晓入窥丹凤,蜀路晴来见碧鸡。”【词语碧鸡】   汉语大词典:碧鸡

  • 盘庚迁

    《史记.殷本纪》:“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

  • 荀令香

    《艺文类聚》卷七十“香炉”引《襄阳记》:“刘季和性爱香,尝上厕还,过香炉上。主簿张坦曰:‘人名公作俗人,不虚也。’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为我如何令君,而恶我爱好也?’坦曰:‘古有好妇人,

  • 上宫

    源见”桑中“。指美人居住之所。汉司马相如《美人赋》:“途出郑 卫,道由桑中;朝发溱 洧,暮宿上宫。”南朝 梁江淹《别赋》:“桑中 卫女,上宫 陈娥。”【词语上宫】   汉语大词典:上宫

  • 金口木舌

    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李轨注:“金宝其口,木质其舌,传言如此,则是仲尼常在矣。”汪荣宝义疏:“使诸儒金口而木舌者

  • 取而代之

    指项羽看见秦始皇巡游时之排场很大,威风凛凛。便说:那个皇帝可以由我来取代替。后以此典表示夺取别人的权力、地位,取而代之;今泛指以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会稽(guì

  • 鼓吹

    源见“两部鼓吹”。比喻蛙鸣声。唐杨收《咏蛙》:“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词语鼓吹】   汉语大词典:鼓吹

  • 怀刺漫灭

    《后汉书.祢衡传》:“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刺,名片。东汉人祢衡,字正叔,少有才辩,尚气刚傲,好恃才慢物。因此,他虽准备有所谒见,以求得引荐,却一时竟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