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焦头烂额

焦头烂额

源见“曲突徙薪”。又汉桓谭新论.见徵》:“智者讥之云:‘教人曲突远薪,固无恩泽;焦头烂额,反为上客。’盖伤其贱本而贵末也。”原形容因救火烧伤严重。后多以比喻受到沉重打击或处境险恶,以致狼狈不堪的情状。宋陆游《戍卒说沉黎事有感》诗:“焦头烂额知何补,弭患从来贵未形。”


见“破头烂额”。高阳《粉墨春秋》:“周佛海苦笑着说:‘你知道的,这两天我公私交困,~,马上要赶到上海去;这方面只好请你偏劳。’”


解释本指被火烧伤得很严重。现多用来比喻处境十分狼狈或窘迫。

出处汉书·霍光传》:“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通‘焦’,烧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西汉权臣霍光权势正盛时,生活非常奢侈。茂陵的徐福认为:“霍氏一定会灭亡。因为一旦骄奢就不会恭顺,不恭顺就必定会冒犯皇上。冒犯皇上就是大逆不道。地位超过别人的人,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忌恨。霍氏掌握权柄的日子很久,嫉恨他的人就多了。天下的人都嫉恨他们,他们又倒行逆施,不灭亡还等到什么时候呢?”于是就给皇帝上书说:“霍氏权势太盛,陛下即便厚爱他们,也应该时时加以克制,不要让他们走上毁灭的道路。”上书三次,皇上只回复说:“知道了。”

后来霍氏被诛杀灭亡,凡是告发过霍氏的人都得到了封赏,徐福却没得到。于是有人替他上书说:“臣下我听说,有一个客人去拜访主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笔直的,旁边还堆放着柴草,客人就建议主人,要他换成弯曲的烟囱,并将柴草搬得远一点,不然将会有火灾。主人默不作声,没有答应。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街坊邻居都来相救,幸而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设酒,酬谢他的邻居。救火时被烧伤的人被安排在上座,其他的人按照出力大小依次入座,唯独没有那位建议换烟囱的人。有人就对主人说:‘如果当初你听从客人的话,哪里需要今天的破费?而且始终都不会有火灾!现在论功请客,怎么那位建议换弯曲的烟囱、将柴草搬走的人没有得到报答,那些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反而成了上等客人了呢?’主人这才醒悟,去请那位客人。现在茂陵的徐福几次上书说霍氏将有变故,应该加以防备。假使当初徐福的建议得以采纳,国家现在就不会有割地封爵的花费,大臣也不会有谋反诛灭的祸患。”

皇上采纳了这一建议,赏赐给徐福财物,后来又让他在朝廷担任了官职。


【词语焦头烂额】  成语:焦头烂额汉语词典:焦头烂额

猜你喜欢

  • 团扇迎秋

    源见“班姬咏扇”。比喻妇女色衰失宠。唐杜审言《赋得妾薄命》诗:“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 要言不烦

    指讲话简略而又抓住重点。管辂(209-256年),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平原)人。三国魏术士,精通《易》和占卜。一次,何晏邀请他谈论有关《易》的九个难题,并为其谈论折服。当时邓飏也在场,便问管辂:“都说

  • 咸池奏

    源见“洞庭张乐”。本指黄帝奏《咸池》乐事,后泛指帝王圣主之乐。唐李適《唐中和乐舞辞》:“顾非《咸池》奏,庶协南风熏。”

  • 求忠出孝

    《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后以“求忠出孝”谓孝子出忠臣。南朝梁元帝《上忠臣传表》:“资父事君,实曰严敬,求忠出孝,义

  • 骊驹

    源见“歌骊驹”。逸《诗》篇名。古代告别时所唱。后因以指告别。明无名氏《鸣凤记.南北分别》:“愁蕴结,心似裂,孤飞两处风与雪,肠断《骊驹》声惨切。”【词语骊驹】   汉语大词典:骊驹

  • 庄舄思归

    源见“庄舄越吟”。借指旅中思归故国。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序:“庄舄既显而思归,关羽报恩而终去。”【词语庄舄思归】  成语:庄舄思归

  • 噀酒灭火

    晋.葛洪《神仙传.栾巴》:“栾巴者,蜀郡成都人也。少而好道,不修俗事。后征为尚书郎。正旦大会,巴后到,有酒容,赐百官酒,又饮酒向西南而噀之。有司奏巴不敬。诏问巴,巴曰:‘臣适见成都市上火,臣故漱酒为尔

  • 披襟风

    源见“大王风”。指清凉舒爽的风。唐白居易《题新涧亭》诗:“何处披襟风快哉,一亭临涧四门开。”

  • 同舟共命

    源见“同舟共济”。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〇二回:“占光又催着道:‘我们此刻,统共一十四个人,真正同舟共命,务求大家想个法子,脱了干系才好!’”并列 比喻境遇相同,利害一致。《

  • 阒其无人

    阒( ㄑㄩˋ qù )其:阒然,寂静貌。 寂静得像没人一样。也表示空无一人。语出《易.丰》:“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国.魏.王粲《登楼赋》:“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晋.潘岳《怀旧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