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虚在其位、聊以充数,有时也用于自谦。战国时齐宣王听人奏竽,每次都要三百人一齐吹。有个复姓南郭的先生,要求为他吹竽,宣王很高兴。这样,单为吹竽而食俸者达数百人之多。齐宣王死后,齐湣王即位。他也很喜欢听竽,但他愿意听独奏,要求演奏者轮流来吹。这样,南郭先生便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地溜掉了。

【出典】: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例句】:

唐·姚思廉 《梁书·庾肩吾传》:“朱丹既定,雌黄有别,使夫怀鼠知惭,滥竽自耻。” 鲁迅《准风月谈·归厚》:“作者在谣言文学上,也还是‘滥竽充数’。”


主谓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会吹竽的人中间凑数。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后比喻没有真本事的人混在有真本事的人里充数。也比喻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以表示自谦。李云德《沸腾的群山》:“副队长换上了魏富海,其实魏富海也不是什么技术人员,只是~。”△贬义。用于写假冒凑数。→鱼目混珠 备位充数 ↔百里挑一 出类拔萃 宁缺毋滥货真价实。也作“南郭滥竽”。


解释滥:虚妄不实,蒙混。竽:古代竹制簧管乐器,与笙相似而略大。充数:凑数。指没有真才实学者冒充有本领,混在行家里凑数。也比喻以次充好。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听三百人的合奏。有位南郭先生,本不会吹竽,看到这种情况,觉得有机可乘,就请求加入吹奏的队伍。宣王很高兴,给他和大家一样的待遇,让他和大家一起吹奏,南郭先生因此照样得到赏赐。

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了王位。湣王也喜欢听竽,但是他和父亲不同,他喜欢听乐手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先生一看蒙混不下去,就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近义鱼目混珠

例句

在这个实力强劲的技术团队中,个个都堪称行家里手,滥竽充数者在这里毫无立锥之地。


【词语滥竽充数】  成语:滥竽充数汉语词典:滥竽充数

猜你喜欢

  • 击金

    《吕氏春秋》卷十七《慎势》:“有金鼓所以一耳。”高诱注:“金,钟也;击金则退,击鼓则进。”据《吕氏春秋》载;古时作战,以鼓、金乐器的声为号令。击鼓进,击金退。是兵家指挥战斗进退之声,后因以用为进退、胜

  • 久安长治

    国家政权巩固,局面长期安定。亦作“长治久安”。《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业,以奉六亲,至孝也;以幸天下,以育群生,至仁也。”见“长治久安”。清·汪琬《尧峰文钞·兵论》:“而其道

  • 臣饥欲死

    同“臣朔苦饥”。清尤侗《沁园春.和阮亭偶兴》词之二:“奈举国侏儒,臣饥欲死;满堂酒汉,公醒而狂。”【词语臣饥欲死】   汉语大词典:臣饥欲死

  • 锦袍夜泛

    《旧唐书.李白传》:“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唐朝诗人李白,曾身穿宫锦袍与友人崔宗之月夜乘舟在长江上遨游。后用为咏文人偕

  • 别杖

    源见“杖化龙”。指仙人离去。唐李白《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诗:“别杖留青竹,行歌蹑紫烟。”

  • 矮小精悍

    见“短小精悍”。《孽海花》33回:“一个最勇敢的叫徐骧,生得~,膂力过人。”【词语矮小精悍】  成语:矮小精悍汉语大词典:矮小精悍

  • 膏肓墨守

    《后汉书.郑玄传》:“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后以“膏肓墨守”为在学

  • 虚怀若谷

    虚:谦虚。怀:胸怀。谷:山谷。指谦虚的胸怀好像山谷那样宽广。柴潮生,字禹门,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雍正二年(1724年)举人,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清军机处军机大臣属下官吏,负责处理文书)。乾隆

  • 蜡丸

    古时以书状封于蜡中,防其泄漏及水湿,称“蜡丸”。《新唐书.颜真卿传》:“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颜真卿:唐大臣、书法家。安禄山叛乱,他联络从兄杲卿起兵抵抗,合

  • 辽东田

    《三国志.魏书.管宁传》:“管宁字幼安,长八尺,美须眉。天下大乱,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原(邴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文选》卷三〇唐.李善注引晋.皇甫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