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虚在其位、聊以充数,有时也用于自谦。战国时齐宣王听人奏竽,每次都要三百人一齐吹。有个复姓南郭的先生,要求为他吹竽,宣王很高兴。这样,单为吹竽而食俸者达数百人之多。齐宣王死后,齐湣王即位。他也很喜欢听竽,但他愿意听独奏,要求演奏者轮流来吹。这样,南郭先生便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地溜掉了。

【出典】: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例句】:

唐·姚思廉 《梁书·庾肩吾传》:“朱丹既定,雌黄有别,使夫怀鼠知惭,滥竽自耻。” 鲁迅《准风月谈·归厚》:“作者在谣言文学上,也还是‘滥竽充数’。”


主谓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会吹竽的人中间凑数。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后比喻没有真本事的人混在有真本事的人里充数。也比喻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以表示自谦。李云德《沸腾的群山》:“副队长换上了魏富海,其实魏富海也不是什么技术人员,只是~。”△贬义。用于写假冒凑数。→鱼目混珠 备位充数 ↔百里挑一 出类拔萃 宁缺毋滥货真价实。也作“南郭滥竽”。


解释滥:虚妄不实,蒙混。竽:古代竹制簧管乐器,与笙相似而略大。充数:凑数。指没有真才实学者冒充有本领,混在行家里凑数。也比喻以次充好。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听三百人的合奏。有位南郭先生,本不会吹竽,看到这种情况,觉得有机可乘,就请求加入吹奏的队伍。宣王很高兴,给他和大家一样的待遇,让他和大家一起吹奏,南郭先生因此照样得到赏赐。

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了王位。湣王也喜欢听竽,但是他和父亲不同,他喜欢听乐手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先生一看蒙混不下去,就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近义鱼目混珠

例句

在这个实力强劲的技术团队中,个个都堪称行家里手,滥竽充数者在这里毫无立锥之地。


【词语滥竽充数】  成语:滥竽充数汉语词典:滥竽充数

猜你喜欢

  • 王春

    《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春,壬正月……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后因以“王春”指夏历新春。唐杜甫《暮春送马大卿赴阙》诗:“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词语王春】   汉语大词典:王春

  • 南山玄豹

    同“南山雾豹”。明 吾丘瑞《运甓记.帅阃宾贤》:“南山玄豹久藏名,一遇曹丘便化腾。”【词语南山玄豹】   汉语大词典:南山玄豹

  • 扫门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父以善鼓琴见秦皇帝。及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早夜埽(通扫)齐相舍人(舍人,古代官名,战国及汉朝初年王公贵官都有舍人。据颜师古注《汉书》说,舍人是亲近

  • 邹子谭天

    同“邹衍谈天”。唐皎然《咏数探得七》诗:“邹子谭天岁,黄童对日年。”

  • 心动风幡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慧能大师……寓止廊庑间,暮夜风飏刹幡,闻二僧对论,一云幡动,一云风动,往复酬答,曾未契理。师曰:‘直以风幡非动,动自心耳。’”风扬刹幡,其实是风也动,幡也动。二僧争论,

  • 商歌

    《淮南子.汜沦训》:“夫百里奚之放牛,伊尹之负鼎,太公之鼓刀,宁戚之商歌,其美有存焉者矣。”东汉.高诱注:“宁戚卫人也,商旅于齐,宿郭门外,疾世商歌以干桓公。”卫人宁戚,曾以商歌(悲哀之歌)见到齐桓公

  • 蒲泥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西汉名将卫青,于元朔二年出击匈奴有功,汉武帝制文云:“今车骑将军青度西河至高阙……讨蒲泥,破符离”。“蒲泥”,或说为匈奴王之号;或说为漠北塞名。汉骠骑将军卫青曾率军讨蒲泥。后

  • 日中必?,操刀必割

    ?( ㄨㄟˋ wèi ):晒。 太阳当顶,正好晒物;刀拿在手,就要割物。 比喻作事应抓紧良机。语出《六韬.文韬.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

  • 前席

    《史记.商君列传》载:战国时,魏惠王不听宰相公叔痤(痤,或作座)的推荐,不用商鞅。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在国内求贤,便通过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引荐,见到秦孝公。商鞅先以帝道与王道向孝公陈说,孝公不听。

  • 西山

    源见“采薇”。指首阳山。亦借指隐居之地。三国 魏阮籍《咏怀诗》之三:“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词语西山】   汉语大词典: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