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沧浪濯缨

沧浪濯缨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又《楚辞.渔父》载:楚国屈原被流放到江南湘 沅,形容憔悴,在江畔吟诗,遇一渔父问他:“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劝他“与世推移”,屈原表示宁葬鱼腹也要抗拒世俗尘埃,保持清白。渔父笑着唱上述歌谣,划船而去。后因以“沧浪濯缨”表示避世抗俗。宋范成大《寄题潭帅王枢使佚老常》诗:“孺子沧浪濯缨处,千载新堂来卜邻。”


【典源】《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 (gu) 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 何不��其糟而歠(chuo) 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孔子曰:‘小子听之! 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今译】 楚国屈原 (名平,字灵均)遭谗被放到江南,流浪于沅、湘一带,脸色憔悴,身体枯瘦,在江畔行走吟诗。一位渔翁见到他问:“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什么原因落到如此地步呢?”屈原回答:“我之所以被流放,是因为世上的人都混浊只有我清白,众人都喝醉了只有我清醒。”渔翁说:“圣人不拘泥于任何事物,能够随世事一起变更。既然世上的人都混浊,您何不也搅起泥沙,扬起波澜? 既然众人都喝醉了,您何不也连酒带糟地饮个酩酊大醉? 为什么冥思苦虑,行为清高,以至于落到这般地步呢?”屈原回答:“我听说过,刚洗完头的人,必定弹净帽子,刚洗完澡的人,必定抖净衣服。怎能让干净的身体去沾染外间的污浊呢? 我宁可投江,葬身鱼腹之中,怎能让一身清白蒙受世俗的尘垢呢?”渔翁听后莞尔一笑,划浆而去,唱道:“沧浪河水清又清啊,可以洗涤我的帽缨,沧浪河水浑又浑啊,那就洗我的脚吧。”渔翁走远,不再与屈原交谈。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保持高风洁行; 也用来表示避世脱俗; 或表示随波逐流,混同世人。

【典形】 哺糟、沧浪濯缨、尘缨欲濯、歠醨、独醒屈子、独醒人、论浊清、孺子歌、渔父笑、濯沧浪、濯尘缨、濯发沧浪、濯缨、楚老独醒、濯沧浪缨、 濯楚臣缨、 ��啜糟与醨、 净濯兰缨、灵均独醒、灵均不醉、沧浪未濯、众醉独醒、濯冠巾、渔父足、解尘缨、异醒醉、思濯缨、濯我缨、渔父刺湘累。

【示例】

〔哺糟〕 唐·皮日休《卢征君》:“天下皆哺糟,征君独洁己。”

〔沧浪濯缨〕 宋·范成大《寄题潭帅王枢使佚老常》:“孺子沧浪濯缨处,千载新堂来卜邻。”

〔尘缨欲濯〕 宋·王令 《临别瓜洲》:“尘缨欲濯恶独洁,沧浪流去清无涯。”

〔独醒屈子〕 宋·辛弃疾《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记醉眠陶令,终全至乐; 独醒屈子,未免沉菑。”

〔独醒人〕 唐·钱起《江行无题》:“如逢渔父问,未是独醒人。”

〔论浊清〕 宋·王令《江上》:“屈平死后渔人尽,后世凭谁论浊清。”

〔孺子歌〕 宋·苏轼《次韵答参寥》:“莫作孺子歌,沧浪濯吾缨。”

〔渔父笑〕 唐·白居易《九日醉吟》:“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濯沧浪〕 宋·黄庭坚《次韵答和甫》:“势利不可更炎凉,解缨从我濯沧浪。”

〔濯尘缨〕 元·白朴《水调歌头·拟游茅山赠心远提点》:“何处沧浪水,吾亦濯尘缨。”

〔濯缨〕唐·王维《暮春太师诸公于韦氏逍遥谷讌集序》:“犹有濯缨清歌,据梧高咏。与松乔为伍,是羲皇上人。”


猜你喜欢

  • 玉不琢,不成器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道,此当指规律、事理)。”玉不经雕琢,不能成为器物;人不经过学习修养,不会成为有用之材。后因以“玉不琢,不成器”比喻必须经过锻炼培育,方能成就人才。汉

  • 右相丹青

    《旧唐书.阎立本传》载:阎立本工绘画,尤善写真,“及为右相,与左相姜恪对掌枢密。恪既历任将军,立功塞外,立本唯善于图画,非宰辅之器,故时人以《千字文》为语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后因以“

  • 珊珊来迟

    同“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三集.记钱姬假途脱籍事》:“有某者,蜀中大贾也,旅于吴,慕姬名,备蜀锦十端,踵门请见,丽珊珊来迟,贾恨相见晚。”清 周友良《珠江梅柳记》卷二:“有二美

  • 离魂随梦

    源见“倩女离魂”。形容对情人的倾心痴情。元白朴《墙头马上》二折:“离魂随梦去,几时得好事奔人来?”

  • 式围

    《诗.商颂.长发》:“帝命式于九围。”毛传:“九围,九州也。”后因以“式围”称九州。明杨慎《丹铅总录.地理》:“汤时,鬼方已内属于式围之中,而复叛于中衰之日,故高宗代之以中兴殷道也。”【词语式围】  

  • 谈无

    《晋书.王衍传》:“魏 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

  • 狗彘不食

    同“狗猪不食其余”。吴玉章《辛亥革命》十三:“汪精卫、陈璧君则作了狗彘不食,遗臭万年的无耻汉奸。”主谓 连猪狗都不要吃。形容人的品格极其卑劣、低下。《明史·李任传》:“汝为大将,不能杀贼,反为贼用,~

  • 襦袴

    同“襦袴歌”。宋司马光《送峡州陈廉秘丞》诗:“襦袴嗟来暮,簪绅惜外迁。”【词语襦袴】   汉语大词典:襦袴

  • 独往

    《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有赞喻独来独往,摆脱一切世俗,是为至贵之言。后遂用为毫无牵挂的自由人之典。唐.储光羲《献八舅东归》:“独往不可群

  • 抱玉卞和

    源见“和氏之璧”。喻怀才不遇者。清蒲松龄《大江东去.寄王如水》词:“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