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

钱易南部新书》戊集载:唐代崔瀣参加科举考试,被考官崔沆录取,当时有人嘲笑说:“座主门生,沆 瀣一气。”后以“沆瀣一气”指气味相投的人联结一起。今多用于贬义。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某太医》:“天之报施老奴者,如此不爽,纵有百子,亦必沆 瀣一气,岂复有以德报怨者?”


主谓 比喻气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载,唐朝崔瀣参加科举考试,被考官崔沆录取。当时有人嘲笑说:“座主门生,~。”王火《战争和人》8卷:“他是个会看潮流也识时务有点两面的人物,同他见见,并非同他~,没有什么不好。”△贬义。用于指人勾结在一起做坏事。→狼狈为奸 一丘之貉 ↔格格不入


“沆 ( hànɡ) 瀣 ( xiè) 一气”指气味相投、互相勾结,用于贬义。

沆瀣”为什么 “一气”呢?

沆瀣”,夜间的水气、露水。 《集韵》: “沆瀣,海气。一曰露气,一曰北方夜半之气。”夜里的水气、露气自是同类之物,难以区分开来,故为 “一气”。所以气味相投谓之 “沆瀣一气”。

宋·钱易 《南部新书·戊集》: “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这说的是唐代读书人崔瀣,进京赴试,榜上有名,心中十分高兴。可是,他不久听人议论说,自己能考上,是因为主考官叫崔沆,二人是同姓师生关系,名字的意思也差不多,所以开玩笑说他俩是 “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崔瀣根本不认识考官崔沆,人们这样说,他真感到十分冤枉。

后来,“沆瀣一气”也就传用开来,意指互相勾结、臭味相投。宋·王谠 《唐语林·补遗》有详载。


【词语沆瀣一气】  成语:沆瀣一气汉语词典:沆瀣一气

猜你喜欢

  • 佐卿化鹤

    唐.薛用弱《集异记.徐佐卿》:“明皇天宝十三载重阳日,猎于沙苑云间,有孤鹤徘徊焉,上亲御弧矢,一发而中。其鹤则带箭徐坠,将及地丈许,欻然矫翰西南而逝(欻,音xū,忽然。矫翰,展翅高飞),万众极目良久,

  • 倡荡之姬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后因以“倡荡之姬”借称从良的妓女。唐白行简《李娃传》:“倡荡之姬,节行如是,虽古先烈女,不能逾也。”

  • 豚儿犬子

    旧时对人称自己儿子的谦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其亲名之曰‘犬子’。”参见“豚犬”条。

  • 诵弦

    《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郑玄注:“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诗。”后因以“诵弦”指诵读诗歌。宋范成大《范村午坐》诗:

  • 失诸交臂

    同“失之交臂”。郭沫若《历史人物.鲁迅与王国维》:“这些往事,我今天来重提,只是表明我自己的遗憾。我与鲁迅的见面,真真可以说是失诸交臂。”见“失之交臂”。郭沫若《历史人物·鲁迅与王国维》:“我与鲁迅的

  • 石公

    同“黄石公”。清钱谦益《题将相谈兵图》诗:“猿公 石公非所希,天津老人或是我。”

  • 披荆斩棘

    披,劈开。荆棘,多刺的灌木丛,比喻路途险阻。披荆斩棘,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中扫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冯异(事迹见前)历尽千难万险,从光武帝平定天下。建武初,受封阳夏侯,镇守关中,“威权至重,百姓

  • 谢女题诗

    同“谢女雪诗”。唐刘禹锡《柳絮》诗:“萦回谢女题诗笔,点缀陶公漉酒巾。”

  • 雍门援琴

    同“雍门琴”。《三国志.郤正传》:“雍门援琴而挟说,韩哀秉辔而驰名。”

  • 修禊饮

    源见“兰亭会”。指古俗农历三月上旬巳日到水边洗濯,以驱除不祥,并饮酒嬉游的活动。宋柳永《如鱼水》词之一:“风淡淡,水茫茫,动一片晴光……紫薇郎,修禊饮,且乐仙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