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渡虎”。宋黄庭坚《寄题安福李令适轩》诗:“孝慈民父母,虎去蝗退飞。”
源见“大王风”。指清凉舒爽的风。宋苏轼《水调歌头.快哉亭作》词:“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宋黄裳《新荷叶.雨中泛湖》词:“烟波醉客,见快哉、风恼娉婷。”
见“桑弧蓬矢”。《礼记·射义》:“男子生,桑弧六,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事也。”
《左传.昭公三年》:“齐侯田于莒,卢蒲嫳见,泣且请曰:‘余发如此种种,余奚能为?’公曰:“诺。吾告二子。’归而告之。子尾欲复之,子雅不可,曰:“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本谓年虽老却工于心计
唐.刘禹锡《与歌者米嘉荣》:“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刘禹锡在诗中对世上不尊重老人而愤慨,故以染须表意以讽之。后以此为咏老人之典。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一《谢李平叔郎中问疾》:“缘瘦重裁帽,
同“赋归欤”。宋朱熹《宿密庵分韵赋诗得衣字》:“明朝驿骑黄尘里,莫待迷途始赋归。”【词语赋归】 汉语大词典:赋归
同“貂裘敝”。元王逢《送宋宗道归洛阳》诗:“貂敝世怜苏季子,赋成人哭贾长沙。”
《史记.孟尝君列传》:“(田)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文窃怪之。’”战国时,民间流传“相门必有相”的谚语。后用为称
源见“衽席㈠”。谓生活作风不加检点。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卢隐、李峭,皆王铎门生,时议皆以衽席不修,屡黜辱。”【词语衽席不修】 成语:衽席不修汉语大词典:衽席不修
从自身的真情实感出发,而落脚到礼义教化上。 强调作文须有教育目的,不能只抒发一己的感情。语出《文选.卜商〈毛诗序〉》:“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晋.挚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