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题东汉.班固《汉武故事》:“上崩后,鄠县有一人于市货玉杯,吏欲捕之,因忽不见。县送其器,推问,茂陵中物。霍光呼问,说市人形貌如先帝”(据《太平御览》七五九卷引)。《南史.沈炯传》:“尝独行经汉武通天
源见“和氏之璧”。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明何景明《田子行》:“明珠暗投反按剑,白璧三献还遭刖。”主谓 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受到两次刖足。第三次楚王使主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后喻
见“君子之交淡如水”。《礼记·表记》:“故~,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源见“叱石为羊”。咏山上怪石。五代王感化《题怪石》诗:“草中误认将军虎,山上曾为道士羊。”
同“抱蔓摘瓜”。《“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陕西学生一九一九年五月三十日通启》:“狡日思逞,岂仅得一青岛而可以餍其欲哉?将见摘瓜抱蔓,舐糠及米,着着进逼,而无已时。”并列 比喻一步一步地收取,直到取尽。语
源见“冰人”。媒妁之言。清李渔《奈何天.忧嫁》:“山鸡与凤凰,雏时难预晓。一旦惑冰言,终身误窈窕。”【词语冰言】 汉语大词典:冰言
同“竹马儿童”。明瞿式耜《赠王中讱再任福州》诗:“棠阴露泽千家旧,竹马童儿十载余。”
源见“楚凤”。形容人不辨真伪。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然鲁臣以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
同“隋珠和璧”。《汉书.西域传赞》:“兴造甲乙之帐,落以随珠和璧。”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看书画亦有三等,至真至妙为上等,妙而不真为中等,真而不妙为下等。上等为随珠和璧。”并列 随侯之珠与和氏之
《南史.陈显达传》:“显达谦厚有智计,自以人微位重,每迁官常有愧惧之色,子十余人,诫之曰:‘我本意不及此,汝等勿以富贵陵人。’家既豪富,诸子与王敬则诸儿并精车牛,丽服饰。当世快牛称陈世子青、王三郎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