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意思是说老百姓连死都不怕,怎么可以用死来威胁他们呢?老子说,人民不怕死,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如果人们果真怕死,对于那些捣乱的人,我就把他们抓来杀掉。

【出典】:

《老子》74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

【例句】:

《毛泽东选集》卷四《别了,司徒雷登》:“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


其他 人民不怕死,为什么要用死来吓唬他们呢? 比喻不怕死的英雄气概。语出《老子》74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后用以表现人民反抗暴虐统治的无畏精神。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 老子说过:‘~。’”△用于表现人民群众的潜在力量。也单作“民不畏死”。


【词语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成语: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猜你喜欢

  • 书空

    《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浩,因为中军将军,故称)被废(姚襄反,浩遣将击姚,军败,被废为庶人),在信安终日恒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追随)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 九转功成

    晋.葛洪《抱朴子.金丹》:“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转数少,其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其转数多,药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得仙速也。”又“一转之丹,服之三年得仙……九转

  • 支公怜神骏

    源见“支公好”。指高僧爱重骏马的俊逸神态。唐皮日休《重元寺元达年逾八十》诗:“支公谩道怜神骏,不及今朝种一麻。”

  • 沉舟侧畔千帆过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首七律,是刘禹锡在扬州

  • 河东狮子吼

    宋.苏轼《分类东坡诗》卷十六《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载:陈慥字季常,妻柳氏,悍妒。苏轼以诗戏慥曰:“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古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又宋.洪迈《容斋三笔》卷三“陈季常”

  • 囫囵

    物体完整,没有被分离过。宋代朱熹《朱子语类》三四《论语》:“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不是囫( ㄏㄨˊ hú 斛)囵( ㄌㄨㄣˊ lún 仑)一物。”后人用“囫囵吞枣”比喻马虎了事,或读书不懂

  • 出蓝

    源见“青出于蓝”。多用于学生超过老师。宋苏轼《与朱康叔书》:“天觉出蓝之作,本以为公家宝,而公乃轻以与人。”【词语出蓝】   汉语大词典:出蓝

  • 秦女休行

    三国时,魏国左延年所作乐府杂曲歌名,写秦女休报仇故事。《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卷六十一《秦女休行》诗:“左延年辞,大略言:女休为燕王妇,为宗报仇,杀人都市,虽被囚系,终以赦宥,得宽刑戮也。”

  • 美玉经三火

    《吕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钟山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高诱注:“纯,美也。钟山之玉,燔以炉炭,三日三夜,色泽不变。”《淮南子.俶真训》:“譬若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

  • 乐而不荒

    欢乐而不荒淫。 表示行乐要有节制。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为之歌《颂》,曰:哀而不愁,乐而不荒。”汉.马融《广成颂》:“夫乐而不荒,忧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颐养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