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残膏剩馥

残膏剩馥

膏,油脂。馥(fù副),香气。指得到前人留下的余泽。亦作“余膏剩馥”、“剩馥残膏”。为《新唐书》称赞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话。杜甫(712-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青年时代曾长期旅居吴、越、齐、赵等地。天宝十三载(754年),因向唐玄宗献赋受到赞赏,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安史之乱”爆发后,只身奔灵武谒见肃宗,任右拾遗,后因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出走,流落成都。经西川节度使严武推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又携家东下,辗转流离于两湖地区。终因贫病交迫,死于耒阳湘江舟中。他的诗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残暴,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各种苦难,表达了忧国忧民的炽热感情。在创作艺术上,则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历史气息,因此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故《新唐书》的作者说,唐诗发展到杜甫时,已是气势磅礴,千姿百态,包容了古今诗文的长处。他人或许达不到这种境界,而杜甫则犹有余力。他的“残膏剩馥”,也使后人受惠无穷。

【出典】:

新唐书》卷201《文艺上·杜甫传·赞》5738页:“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俭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例句】:

佚名《宣和画谱·人物三·景道》:“景道喜丹青,而无贵公子气,盖亦余膏剩馥所沾丐而然。”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49回:“铜琵铁板声声恨,剩馥残膏字字哀。”


并列 膏,油脂。馥,香气。比喻剩余的精华。多就前人著述对他人的创作以及后代文学艺术能起培育、滋养作用而言。清·吴伟业《画中九友歌》:“至尊含笑黄金投,~鸡林求。”△褒义。多用于表示文化永传方面。


【词语残膏剩馥】  成语:残膏剩馥汉语词典:残膏剩馥

猜你喜欢

  • 不欺屋漏

    同“不愧屋漏”。《好逑传》八回:“台兄乃不欺屋漏之君子,不胜愧悔,故敢特请到县,以谢前愆,并申后感。”见“不愧屋漏”。《好逑传》8回:“台兄乃~之君子,不胜愧悔,故敢特请到县,以谢前愆,并申后感。”【

  • 羯鼓解秽

    唐.南卓《羯鼓录》:“……上洞晓音律……上性俊迈,酷不好琴,会听弹琴,正弄未及毕,叱琴者曰:‘待诏出去。’谓内宫曰:‘速召花奴,将羯鼓来为我解秽。’”唐玄宗李隆基性喜音乐,精通音律,但不喜听弹琴。一次

  • 否桑

    《易.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后因以“否桑”喻命运。南朝 宋谢灵运《折杨柳行》:“否桑未易系,泰茅难重拔。桑茅迭生运,语默寄前哲。”【词语否桑】   汉语大词典:否桑

  • 羊裘

    源见“羊裘钓”。特指严光,亦借指隐者。宋陆游《寓叹》诗:“人怪羊裘忘富贵,我从牛侩得贤豪。”元 萨都剌《钓雪图》诗:“人间富贵草头露,桐江何处觅羊裘?”【词语羊裘】   汉语大词典:羊裘

  • 高宗刻象

    源见“拔才岩穴”。指君王求贤。《三国志.管宁传》:“昔高宗刻象,营求贤哲;周文启龟,以卜良佐。”主谓 高宗刻人像求贤哲故事。《说命》:“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注:“刻其形象,以四方旁求之于民间

  • 照胆镜

    源见“秦庭朗镜”。指相传能照见人胆的宝镜。明汤显祖《牡丹亭.圆驾》:“朕闻人行有影,鬼形怕镜。定时台上有秦朝照胆镜,黄门官,可同杜丽娘照镜。”【词语照胆镜】   汉语大词典:照胆镜

  • 吾见其进,未见其止

    我只看见他不断进步,从没看见他停滞不前。 对力求上进者的褒奖之辞。语出《论语.子罕》:“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唐.卢藏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方将抟扶摇而陵太清,躐遗

  • 征兰梦兆

    源见“燕梦征兰”。指怀孕生子的吉兆。清 顾家相《粉孩儿.强笑词》套曲:“祝征兰梦兆南国燕,椒聊蕃衍。”

  • 饮羊

    《孔子家语.相鲁》:“初,鲁之贩羊有沈犹氏者,常朝饮其羊以诈市人。”相传春秋时代,鲁定公执政后,奸商横行,市场状况十分混乱。都城曲阜有个姓沈犹的贩羊商人,为牟取高利,每日早上,使羊饮足水,以增加重量,

  • 墦间得醉

    源见“乞墦”。谓依靠乞求过活。宋梅尧臣《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今朝甘自居穷巷,无限墦间得醉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