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城东面居中的城门叫春明门。《唐书.黄巢传》:“陷京师,入自春明门,升太极殿。”后以“春明”作为京城的代称。【词语春明】 汉语大词典:春明
源见“绝妙好辞”。指隐语、谜语。孙为霆《满庭芳.自题谜稿》曲:“竹西社冷,良宵客散,忍话春灯,外孙幼妇谁能省?”
《宋书.隐逸传.戴顒传》:“戴顒,字仲若,谯郡铚人,善琴书。世居剡县,游桐庐,迁吴下。吴下士人聚石引水,植林开涧,为他筑室居住。宋太祖征为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均不就。著《消遥论》,注《礼记》、《中庸
本谓一只狐狸腋(yè业,上肢与肩臂连接处)下的皮毛。此典指赵简子比喻千张羊皮不如一张狐狸腋下的皮毛珍贵,是感叹众多唯唯诺诺的人,不如一个敢于讲话、敢于争论的正直敢言之臣。后以此典比喻人才难得;或比喻珍
一作“背僪”。太阳旁外出的气。比喻臣子背离其君。《淮南子.览冥训》:“君臣乖心,则背谲见于天。”【词语背谲】 汉语大词典:背谲
源见“扬州梦”。指对往日逸游生活的追忆。宋姜夔《扬州慢》词:“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词语青楼梦】 汉语大词典:青楼梦
同“伍胥潮”。清赵执信《答洪昉思吴舒凫》诗:“邺侯井畔葑成径,伍相潮头月满轮。”
源见“鸿渐”。又《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孔颖达疏:“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按,陆当作“陂”,形近而误。后以“鸿渐之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
《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后因以“夏虫语冰”为典,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清王韬《六合将混为一》:“不审倚伏之机,不明顺逆之故,是犹醯鸡处瓮,别有一天;夏虫语冰,莫知其候也。”
汉代朱买臣妻以买臣挑柴行诵为耻,自求离去的故事。《汉书.朱买臣传》:“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