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止谈风月

止谈风月

也作“莫谈公事”。风月,清风明月,指美好的景色。徐勉(466-535年),字修仁,南朝梁东海郯(tán谈)(今山东郯城)人。官至尚书仆射、中卫将军、中书令等。幼孤贫好学,6岁做祈霁(jì剂,雨止天晴)文。虽身居高位,不营私产,俸禄常用以资助亲族中贫困的人。他曾说:“别人把财产留给子孙,我把清白留给子孙。”一天与门人夜坐,有个叫虞暠(hào浩,同“皓”)的人向他要求作詹事五官(官名,太子官属之长,负责办理皇后、太子家事),徐勉严肃地回答说:“今晚我们只可谈风月,不宜谈公事。”因而时人都敬服他无私。这个故事原比喻徐勉为官清正无私,后来用意有所转移。为回避黑暗政治往往以“莫谈国事”、“止谈风月”为掩饰。鲁迅先生的《准风月谈》这一名称,当是反其意而用之。“风月”,也可指男女情爱之事。

【出典】:

梁书》卷25《徐勉传》378、383页:“(勉)常与门人夜集,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咸服其无私。……勉虽居显位,不营产业,家无蓄积,俸禄分赡(shàn善,供给人财物)亲族之穷乏者。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zī资,古代一种有帷盖的大车,可载物,又可作卧车)軿(píng平,古代贵族妇女所乘有帷幕的车);如其不才,终为他有。’”

【例句】:

宋·辛弃疾《念奴娇·用韵答傅先之》:“一杯相属,莫孤风月今夕。” 清·曹雪芹《红楼梦》15回:“(能儿)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 近现代·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22回:“今夕只可谈风月,谁教你论及时事?” 鲁迅《准风月谈·前记》:“我的谈风月也终于谈出了乱子来,不过也并非主张杀人放火。其实以为‘多谈风月’就是‘莫谈国事’的意思,是误解的。”


述宾 止,仅,只。只谈论风月之事,不谈公事。旧时常隐指莫谈国事。语本《南史·徐勉传》:“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服其无私。”△多用于婉拒他人不合时宜、场合地谈论公事、政事方面。


【词语止谈风月】  成语:止谈风月汉语词典:止谈风月

猜你喜欢

  • 沾沾自满

    犹沾沾自喜。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九:“但文采正在沾沾自满于对江世荣的胜利的时候,他并不懂得这只是激动了群众的情绪,这还不能说,群众已完全觉悟,形成了一个运动。”见“沾沾自喜”。丁玲《太阳照在桑干

  • 殷师牛斗

    同“殷牛在耳”。唐李瀚《蒙求》:“广客蛇影,殷师牛斗。”

  • 箕颍

    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由于是遁而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许由是传说中的隐士,因以传说中其隐居之地“箕颍”称谓隐者之居。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序》:“少无宦情,有箕颍之

  • 风起云飞

    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后即以“风起云飞”为触景伤怀之典。宁调元《燕京杂诗》之三:“当时汾水楼船意,风起云飞尽感吁。”并列 比喻看到眼

  • 白璧招

    《太平御览》卷八〇六引汉.韩婴《韩诗外传》:“楚襄王遣使以金千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以为相,庄子固辞。”按:此事《史记》称为楚威王使聘。庄子以旷达自适,不愿为官拒绝了楚襄王使者的聘礼,辞不赴命。后以为咏

  • 用夏变夷

    夏:古代指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夷:古代泛指中原地区以外各民族。 旧指用中原地区的汉族文化来改变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宋.王安石《百寮贺复熙

  • 颜郎老

    汉.班固《汉武故事》:“上尝辇至郎署,见一老翁,须鬓皓白,衣服不整。上问曰:‘公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以文帝时为郎。’上问曰:‘何其老而不遇也?’驷曰:‘文帝好文,而臣好

  • 高凤麦漂

    同“高凤漂麦”。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可知道夏天,不觉把高凤麦来漂。”

  • 焚山

    汉.刘向《新序》卷七《节士》载:春秋时晋国的贵族介子推,是跟随晋文公流亡国外的功臣之一。文公返国后赏赐群臣,没有赏到他。介子推不愿乞求封赏,便携老母隐居于绵山。“文公使人求之,不得,为之避寝(独居。含

  • 含垢纳汙

    《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汙,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此古谚原意为比喻说明国君应当有容忍包含的气度,后转用以形容聚集秽恶或包容坏人坏事。亦作“含垢藏疾”。《三国志.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