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桃李

桃李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第二十章:“魏文侯之时,子质仕而获罪焉,去而北游,谓简主(赵简子,名鞅)曰:‘从今已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简主曰:‘何以也?’质曰:‘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树边境之人亦半。今堂上之士恶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边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复树德于人也。’简主曰:‘噫!子之言过矣。夫春树桃李,夏得荫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汉.刘向《说苑.复恩》亦有类似记载。

赵简子以栽种桃李,夏得其荫,秋得其实;而栽种蒺藜,夏不能摘叶,秋只能得刺作对比,教育人要慎重选择培养对象。后遂以“桃李”比喻所培养的学生或所举荐的人才,以“满城桃李”、“桃李满天下”比喻所培养的学生之多或所举荐的人才之众。

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久视元年》:狄仁杰好荐士,“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桃”指桃树; “李”指李树,二字连言为 “桃李”,喻指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这个比喻意义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但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为什么以 “桃李”来比喻呢? 出处何在?

韩诗外传》卷七: “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 ( 荫) 其下,秋得其实; 春树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后遂以 “桃李”比喻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

唐代武则天时,大臣狄仁杰曾推荐过张柬之、姚元崇等数十人,都成为了名臣。有天,有个朋友来做客,笑着对他说: “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 据说,当时有个半通的文人不明此话的含义,心里想: “怎么回事,天下的桃树、李树都种到狄家去了?!”这当然是一个 “望文生义”的笑话了。


【词语桃李】   汉语词典:桃李

猜你喜欢

  • 诛茅

    《楚辞.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曰:‘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战国楚爱国诗人屈原,在《卜居》中曾记述请太卜郑詹尹为自己决疑,有“宁诛锄草

  • 十八姨

    同“封姨”。宋张孝祥《浣溪沙》词:“妒妇滩头十八姨,颠狂无赖占佳期,唤它滕六把春欺。”【词语十八姨】   汉语大词典:十八姨

  • 赦金鸡

    同“金鸡放赦”。明屠隆《綵毫记.妻子哭别》:“浮生逐马蹄,遇的是山精木魅,何日里蒙雨露赦金鸡。”

  • 竹林园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载:古代中印度 迦兰陀有竹林,迦兰陀归佛后,即以竹园奉佛立精舍,为如来说法的场所。竹林精舍就是古代印度最初的寺院。“竹林园”即指竹林精舍。泛指佛教寺院。唐韦应物《寓居沣上

  • 觿年

    《诗.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觿,古代用象骨制成如锥状的解结用具,亦用为佩饰。后因以“觿年”称童年。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伟龙章之秀质,腾孔雀于觿年。”【词语觿年】   汉语大词

  • 高大闾门

    《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于永,于定国子,尚馆陶公主),

  • 孔子无黔突

    黔:黑。突:烟囱。《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是说孔子因为周游列国,奔走于道路,连烟囱也不及熏黑。

  • 网开

    同“网开三面”。《旧唐书.昭宗纪》:“是以雷解而羲文象德,网开而汤化归仁。”【词语网开】   汉语大词典:网开

  • 洛下同盟

    源见“洛阳耆英会”。泛指会集一起彼此相知的老年朋友。宋刘克庄《念奴娇.六和》词:“捡点洛下同盟,萧疏甚,白发戴花人几?”

  • 闻猿沾裳

    《世说新语.黜免》梁.刘孝标注引《荆州记》曰:“峡长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绝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清远。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是一段状写长江三峡景色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