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桃李

桃李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第二十章:“魏文侯之时,子质仕而获罪焉,去而北游,谓简主(赵简子,名鞅)曰:‘从今已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简主曰:‘何以也?’质曰:‘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树边境之人亦半。今堂上之士恶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边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复树德于人也。’简主曰:‘噫!子之言过矣。夫春树桃李,夏得荫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汉.刘向《说苑.复恩》亦有类似记载。

赵简子以栽种桃李,夏得其荫,秋得其实;而栽种蒺藜,夏不能摘叶,秋只能得刺作对比,教育人要慎重选择培养对象。后遂以“桃李”比喻所培养的学生或所举荐的人才,以“满城桃李”、“桃李满天下”比喻所培养的学生之多或所举荐的人才之众。

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久视元年》:狄仁杰好荐士,“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桃”指桃树; “李”指李树,二字连言为 “桃李”,喻指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这个比喻意义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但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为什么以 “桃李”来比喻呢? 出处何在?

韩诗外传》卷七: “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 ( 荫) 其下,秋得其实; 春树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后遂以 “桃李”比喻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

唐代武则天时,大臣狄仁杰曾推荐过张柬之、姚元崇等数十人,都成为了名臣。有天,有个朋友来做客,笑着对他说: “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 据说,当时有个半通的文人不明此话的含义,心里想: “怎么回事,天下的桃树、李树都种到狄家去了?!”这当然是一个 “望文生义”的笑话了。


【词语桃李】   汉语词典:桃李

猜你喜欢

  • 云飘雨送

    同“云情雨意”。唐白居易《柘枝妓》:“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

  • 一蛇二首

    比喻在政权机构之中,有两人掌握权柄,必将带来祸患。《元史.姚天福传》:“时御史台置二大夫,纲纪无统,天福言于世祖曰:‘古称一蛇九尾,首动尾随;一蛇二首,不能寸进。今台纲不张,有一蛇二首之患。’”【词语

  • 川泽纳污

    比喻人能兼容善恶,广为包函。《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薮:湖泽。瑾、瑜:都是美玉之名。瑕:玉上的斑点、疵病。江湖大而广,可容纳一些

  • 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喻凡人因附于贤者而名彰。《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唐代司马贞《索隐》:“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以譬颜回因孔子而名彰也。”骥,千里马。后来常用“附

  • 方寸心

    源见“方寸地”。指心,思想。唐贾岛《易水怀古》诗:“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清唐孙华《秋日酷暑焦旱偶成》诗:“那将方寸心,愁水复愁旱。”【词语方寸心】   汉语大词典:方寸心

  • 康侯马

    《周易.晋卦》:“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周易.晋卦》坤下离上,说康侯(周武王弟封为卫康叔)曾得到武王赏赐的良马。后遂用为咏良马之典。唐.韩翃《送康洗马归滑州》诗:“青丝玉勒康侯马,孟水金堤滑伯

  • 剑头炊火

    同“剑头炊”。元方夔《邑郭旅中》诗:“出猎将军夜打围,剑头炊火割鲜肥。”【词语剑头炊火】   汉语大词典:剑头炊火

  • 杜鹃血

    源见“望帝啼鹃”。借以形容哀痛之甚。清黄遵宪《近世爱国志士歌》:“草莽臣正之,望阙则哭谒。眼枯泪未枯,中有杜鹃血。”【词语杜鹃血】   汉语大词典:杜鹃血

  • 陈寔碑

    《后汉书.陈寔传》:“太尉杨赐、司徒陈耽,每拜公卿,群僚毕贺,赐等常叹寔大位未登,愧于先之。……中平四年,(陈寔)年八十四,卒于家。何进遣使吊祭,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

  • 山涛启

    同“山公启事”。北周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东京鼎食,先加邓骘之勋;西晋官人,多用山涛之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