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吹毛求疵”。谓刻意挑剔过失或缺点;亦称指摘细小的缺点。唐张说《狱箴》:“吏苟吹毛,人安措足!”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古人疵句》:“如此之类,虽属吹毛,然不能为古人讳也。”【词语吹毛】 汉语大词
见〔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主谓 伤,悲伤,同情。类,同类。万物对同类者遭受不幸而感到悲伤。《三国演义》第89回:“‘兔死孤悲,~’,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多用来比喻,前面常有“孤
《乐府诗集》卷二十八南朝梁.吴均《城上乌》:“焉焉(呜呜)城上乌,翩翩尾毕逋。凡生八九子,夜夜啼相呼。质微知虑少,体贱毛衣粗。陛下三万岁,臣至执金吾。”《乐府诗集》中有《城上乌》,本是咏乌鸦,因“乌”
源见“同声相应”。谓志同道合,意气相投。《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主谓 原为同类事物相互感应
《佩文韵府》卷二五“蒸韵”“灯”引《江南野史》(宋.龙衮撰):“(唐)沈彬居有一大树,尝曰:‘吾死可葬于是。’及葬,穴之,乃古冢。其间一古灯台,上有漆〔灯〕一盏,壙头铜牌篆文曰:‘佳城今已开,虽开不葬
源见“结缨”。喻指忠勇之士被害。唐孟郊《乱离》诗:“子路已成血,嵇康今尚嗤。”
原作“以德为怨”意为对人施恩处理不好反而结怨。后指以恩德或好处施于与己有结怨的人。公元前645年九月,秦晋两国战于韩原,晋惠公战败被擒。十月,晋国以阴饴甥为使与秦签订和约。秦穆公问阴饴甥:“对于签订和
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二十四引《续仙传》:“许宣平,新安歙人也。唐睿宗景云中,隐于城阳山南坞,结庵以居。不知其服饵,但见不食,颜色若四十许人,行如奔马。时或负薪以卖,担常挂一花瓠及曲竹杖,每醉腾腾拄
源见“黄金台”。指战国时燕昭王以礼招贤。清侯方域《赠梁明府》诗:“旧曾先郭隗,今始识韩荆。”
《宋书.乐志三》:《白头吟》古词:“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踥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古词《白头吟》中用“沟水东西流”比喻人的离别。后用为咏别离之典。唐.庾抱《别蔡参军》诗:“人世多飘忽,沟水易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