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柏梁高宴

柏梁高宴

此为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宴饮之事。后以此典形容君臣饮宴赋诗。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春天,在长安城内建柏梁台,高二十丈,用香柏为殿梁,可以香闻数十里。汉武帝在台上摆酒设宴,诏群臣一起作诗。此典又作“宴柏梁”、“柏梁赋诗”、“柏梁台”、“赋柏梁”、“高宴柏梁”。

【出典】:

史记》卷12《孝武本纪》459:“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索隐》引《三辅故事》云:“台高二十丈,用香柏为殿,香闻十里。”

【例句】:

唐·李世民《宴山中》:“回首长安道,方欢宴柏梁。” 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桂枝芳气已销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唐·李峤《汾阴行》:“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 宋·钱惟演《汉武》:“一曲横汾鼓吹回,侍臣高会柏梁台。” 宋·刘筠《休沐端居有怀希圣》:“思君只欲倾家酿,待警同谁赋柏梁。” 宋·刁衍《汉武》:“高宴柏梁词可仰,横汾箫鼓乐难穷。”


【典源】《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注引《三辅故事》云:“台高二十丈,用香柏为殿,香闻十里。”《艺文类聚》卷八十八引《汉武故事》 曰:“柏梁台高二十丈,悉以柏,香闻数十里。”《三辅黄图》卷五:“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关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能七言诗者乃得上。’”

【今译】 汉武帝元鼎二年春天,武帝在长安城内建柏梁台。台高二十丈,用香柏为殿梁,可以香闻数十里远。武帝在台上摆酒设宴,诏群臣一起作诗,会作七言诗的才能参加。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君臣饮宴赋诗。

【典形】 柏梁赋诗、柏梁高宴、柏梁台、赋柏梁、高宴柏梁、宴柏梁。

【示例】

〔柏梁赋诗〕 唐·李峤《汾阴行》:“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

〔柏梁高宴〕 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桂枝芳气已销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柏梁台〕 宋·钱惟演《汉武》:“一曲横汾鼓吹回,侍臣高会柏梁台。”

〔赋柏梁〕 宋·刘筠《休沐端居有怀希圣》:“思君只欲倾家酿,待警同谁赋柏梁。”

〔高宴柏梁〕 宋·刁衍《汉武》:“高宴柏梁词可仰,横汾箫鼓乐难穷。”

〔宴柏梁〕 唐·李世民《宴山中》:“回首长安道,方欢宴柏梁。”


猜你喜欢

  • 敬鬼神而远之

    敬重鬼神,但是离它远远的。 后常用以表示对某人表示尊敬,但不愿意接近。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礼记.表记》:“夏道尊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鲁迅《三闲集

  • 布衣蔬食

    穿粗布衣服,吃粗糙饭食。形容生活俭朴。王烈(约141-218年),字彦方,早年有盛名,通识治道。他办学校,救济灾民。他所居的地方民风淳厚,行人路不拾遗。诸侯都亲自前去拜访他,询问如何施政。他立志不仕,

  • 叶公好龙

    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旧读shè)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音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所谓五色无主,是

  • 马舞之灾

    《晋书.艺术传.索紞传》:“黄平问索紞曰:‘我昨夜梦舍中马舞,数十人向马拍手,此何祥也?’紞曰:‘马者,火也,舞为火起。向马拍手,救火人也。’平未归而火作。”黄平梦舍中马舞,请索紞圆梦,索紞说此主将有

  • 郢才

    同“郢匠”。明李东阳《雪》诗:“郢才工已甚,迟拙幸无嫌。”【词语郢才】   汉语大词典:郢才

  • 浘涧

    也作“尾闾”。古代传说中海水所归的地方。《广韵.七尾.浘字注》“浘涧,海水泄处。”《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 庑下舂

    同“庑下赁舂”。清 侯铨《清明日作》诗:“馀光犹凿邻家壁,浪迹休嫌庑下舂。”

  • 躐学

    《礼记.学记》:“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后以“躐学”指不按循序渐进的规律学习。宋黄庭坚《送吴彦归番阳》诗:“诸生厌晚成,躐学要侩驵。”【词语躐学】   汉语大词典:躐学

  • 狡焉思逞

    同“狡焉思肆”。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诸夷以中国易欺也,法人将问滇 桂,英人将问藏 粤,俄人将问新疆,德、奥、意、日、葡、荷,皆狡焉思逞。”见“狡焉思启”。鲁迅《坟·文化偏至论》:“迄于海禁既开,

  • 王枚

    《汉书.王褒传》:“王褒字子渊,蜀人也。……褒既为刺史作颂,又作其传,益州刺史因奏褒有轶材。上乃征褒。……上令褒与张子侨等并待诏,……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顷之,擢褒为谏大夫。”